不斷壯大主流意識形態(tài)
我們要正確使用西方教材,做到“洋為中用”。鄭保衛(wèi)表示,“首先不要被西方理論牽著鼻子走。”“我們一向善于吸收借鑒國外優(yōu)秀學術思想。但不必在教材、論文和學位等問題上迷信西方、事事以西方學術為準。否則,就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主動被殖民化。”程恩富說。
宋月紅認為,對于西方教材、西方價值觀,一方面,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予以借鑒吸收,另一方面,要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與西方教材、西方價值觀展開平等對話。
袁貴仁在《求是》雜志2015年第3期撰文指出:“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學術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堅決抵制那些傳播西方錯誤觀點的教材進入我們的大學,打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教材體系,為壯大主流意識形態(tài)提供堅實支撐。”
對此,宋月紅提出,要全面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教材體系;深化馬克思主義學科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推進馬克思主義學科教材的網絡傳播能力和影響力,不斷豐富和拓展傳播方式、途徑與手段。鄭保衛(wèi)表示,高校教材的編寫必須恪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底線。
自2004年啟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以下簡稱“馬工程”),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編寫哲學社會科學專業(yè)基礎教材,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據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概論》等一大批高校重點教材已進入課堂,大量相關理論文章在主要報刊陸續(xù)發(fā)表。
“‘馬工程’教材是反映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成果、體現(xiàn)當今中國學術研究和教材編寫最高水平的重點教材體系。”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吳向東談道。
但“馬工程”教材目前在高校只作為推薦教材,并不規(guī)定必須使用。程恩富提出,“應盡快制定具體的制度、措施、考核標準,促進我國教授主編的‘馬工程’教材和自編高質量教材在高校落地,推動自主創(chuàng)新教材切實轉化為教學行為。以實現(xiàn)打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術創(chuàng)新教材體系,為壯大自主學術和主流意識形態(tài)提供堅實支撐的目標。”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