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禮堂:羅馬和哥特式建筑風格混合體
比薩大教堂前方約60米處是一座洗禮堂,始建于公元12世紀,它的布道壇可追溯到1260年。洗禮堂采用羅馬式建筑風格,但后來的一些工程也采用了哥特式風格。圓形洗禮堂的直徑為39米,總高為54米,圓頂上立有3.3米高的施洗約翰銅像。洗禮堂內(nèi)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諾創(chuàng)作的雕塑《誕生》,其主題是耶穌降生時的情景。畫面中圣母瑪麗亞側(cè)臥其間,下面的羊群隱喻耶穌救贖的民眾。
洗禮堂,羅馬和哥特式建筑風格混合體
鐘樓(比薩斜塔):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在比薩廣場,比起教堂本身來說,比薩斜塔的名氣似乎更大一些。其實,它只是比薩大教堂的一個鐘樓,因其特殊的外形、歷史上與伽利略的關(guān)系而名聲大噪。據(jù)說伽利略用斜塔做了個實驗,以證明不管物體的重量如何,從塔頂垂落的物體加速度是一樣的。毫無疑問,伽利略證實了這一點。斜塔歷經(jīng)多年,塔斜而不倒,被公認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比薩斜塔高54.5米、銘文記載1174年動工建造斜塔,但因比薩日歷較普通日期早一年,這樣真正開工的年份應為1173年。最初的建筑師是邦納諾·皮薩諾和因斯布魯克城的威廉,但他們未能活著看到斜塔竣工——直至14世紀下半葉才有了鐘樓。一些人認為塔的傾斜是故意的,是大膽地展示建筑師的技藝。但這種看法難以令人信服。
鐘樓(比薩斜塔),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
更可信的是:設計者知道將在欠硬的地上造塔,于是在他們的計劃中,允許建造的地基可有一定的沉降幅度。看著今日的斜塔,體會攀登294級臺階時那種奇特的,把人拖往一側(cè)而不知所措的感受,人們只能為斜塔依舊矗立的事實而感到驚奇。年復一年,傾斜的角度和對其未來的擔憂與日俱增。20世紀斜塔偏離垂線4.3米,現(xiàn)在是4.6米。最近有一大筆撥款,以尋找解決辦法。圖樣中斜塔是圓形的,包括鐘樓共八層。中間六層四周圍著精致的連拱柱廊。據(jù)認為很可能是受拜占庭風格或伊斯蘭教的影響。
廣場墓地:莊嚴肅穆
這座墓地建于12世紀末或13世紀初,用從髑髏地裝船運來的土堆建的。漂亮的哥特式的柱廊用濕壁畫裝飾。盡管畫的主題是死亡的喜悅、地獄和最后判決,但這個地方有一定寧靜的吸引人的氛圍。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