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省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正處于起步階段,電子商務能否為農產品開辟一條全新的流通渠道?近日,筆者探訪了我省農村電商及相關專家。
大山深處有“賣家”
寧國市萬家鄉(xiāng)云山村,地處皖南大山深處,從市區(qū)驅車到此要近一個小時。 “我們把特色旅游和農產品進行資源整合,并在網上開店銷售,市場廣了,村民手頭也日漸寬裕,這些樓都是近幾年蓋起來的。”當?shù)卮迕?、吳越古道風雨農莊老板胡平說,電商為云山村人帶來了財富,改善了村民生活,也正是在農村電商的大潮下,他放棄了8年打工生活,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吳越古道比徽杭古道還要久遠,吸引了不少游客。 ”胡平告訴筆者,游客們返城時都會從村里買些筍干、山核桃等特產帶回去。
“有的人回去嘗過之后覺得不錯,想再買點又很難再到寧國來,就建議我們在網上開店,這樣既方便游客購買,又能增加村民收入。 ”胡平說,現(xiàn)在他還做了一個線下展示柜,把當?shù)刈钣刑厣霓r產品擺出來,增加體驗式消費氛圍。 “山核桃、筍干、野核桃、自制咸菜等什么都賣,一個月能有140多個訂單,交易額近萬元。 ”
“傳統(tǒng)的農產品銷售一般都是坐等收購,電商下鄉(xiāng)則打破了地域界限,越是深山老林的,越是綠色的,越能吸引消費者興趣。 ”寧國市電子商務協(xié)會會長、“淘寶特色中國?寧國館”負責人朱輝說,強烈的市場需求,刺激著農村電商在云上村的茁壯成長,2013年村里只有六七家淘寶賣家,而今年已經有20多家。 “在線上開店、線下旅游的帶動下,云上村農戶平均年收入超過15萬元。 ”
開辟農產品銷售新路
在壽縣雙橋鎮(zhèn)勝利村恩平甲魚養(yǎng)殖基地負責人崔浩眼里,電子商務是救星。
“立秋前后是甲魚的產蛋季,但今年線下渠道行情不好,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做網絡銷售。”崔浩說,想不到第一天上線,僅僅6分鐘就賣出了5萬只甲魚蛋,一周時間賣掉了20萬只,掙了40萬元。
“不僅把自己養(yǎng)殖場的貨賣完了,還解決了周邊養(yǎng)殖戶的銷路,平均給每個養(yǎng)殖戶帶來了6000元收入。 ”崔浩告訴筆者,開始愁銷,最后脫銷,電子商務讓他嘗到了甜頭,明年將加大網上銷售力度,讓壽州甲魚叫響全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