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1月17日,在埃及開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埃及-日本商業(yè)投資研討會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言。安倍說,日本將為埃及提供3.6億美元貸款,用于建設機場、電力等基礎設施。)
分析人士認為,安倍一路“撒錢”,目的是改善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同時提升政治影響力,提高日本在中東的存在感。
然而,深度參與地區(qū)事務也伴隨著風險。1月20日,安倍在耶路撒冷訪問時,“伊斯蘭國”通過視頻宣布,綁架了兩名日本人質,聲稱如果在72小時內收不到2億美元贖金就將殺害人質。
(圖片說明:1月20日,在日本東京,人們通過電視屏幕關注被挾持日本人質的最新報道。)
安倍要求立刻釋放人質,強調不會改變對中東地區(qū)的援助,但并未提及是否會支付贖金。由于綁架事件,安倍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匆匆見面后提前結束了中東之行。
分析人士認為,此前在伊拉克和阿爾及利亞都曾發(fā)生日本公民遭恐怖分子殺害的事件,但日本仍希望與美國主導的“反恐聯盟”保持距離,以免再發(fā)生針對日本人的事端。但從目前來看,無論是日本的外交態(tài)度,還是援助的做法尚沒有取得效果。此外,人質事件是否會讓安倍的“積極和平主義”政策發(fā)生改變,還需進一步觀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