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與思考】
木馬病毒往往用來盜取密碼,一直是公安部門打擊的對象。因此,溫州當?shù)鼐焦_購置木馬病毒的行為,難免讓人有所疑惑:堂堂公安部門,買木馬病毒干什么,而且還花了14.9萬元?
更讓人疑惑和驚詫之處還在于,公安部門公示了供貨單位,而供貨單位卻明確表示“并不生產(chǎn)這種產(chǎn)品”。那么公安部門購置的木馬病毒又是從哪里買的?公布的供貨單位沒有生產(chǎn)相關木馬病毒,自然也不會收到購置款,那么14.9萬元去了哪里?
進而我們還要追問:公安部門購置木馬病毒,具體做什么用?如果是特殊偵查所需,這種以毒攻毒的辦案手法是否符合相關辦案原則與程序?而如果是為了研究了解,然后給予防范打擊,為何不直接針對出賣病毒的供貨商出手?做這樣的采購,又是誰批準的?款項從何列支?
很明顯,這件事留給我們的疑問很多,每一個疑問都會讓公安部門的信用與信譽大受其傷,每一個疑問也牽連到政務信息公開的問題。這是因為,警方在相關網(wǎng)站上只公示了采購的產(chǎn)品、供貨單位和產(chǎn)品價格等,這些有限的信息不僅無法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反而會引起大家的無端猜想。
那么假設,在采購之前,就對相關采購的用途、必要性、可行性報告、審批手續(xù)等進行一定的公示;在采購中,能夠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要求和標準進行;采購之后,能最大化地公布相關采購信息,滿足公眾知情權,還會有網(wǎng)友的披露、媒體的關注和公眾的質(zhì)疑嗎?
公安部門采購木馬病毒,這樣反常的采購固然讓人生疑,甚至讓人害怕、警惕,但別忘了,采購信息公開透明才是“天價”采購、“奇葩”采購、違規(guī)采購的“天然克星”。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jīng)典案例。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