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危機始末及現實啟示
馮句青:今天來到演播室的嘉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的吳恩遠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政治管理學院的李興教授,歡迎兩位專家。
吳恩遠、李興:大家好!
馮句青:我們都知道在2013年底,烏克蘭時任總統(tǒng)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聯系國協(xié)定,直接導致了這場烏克蘭危機,那現在想請兩位教授先給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個協(xié)定的具體內容。
吳恩遠:烏克蘭危機的爆發(fā)是在2013年10月底,就烏克蘭加入歐洲政治和自由貿易的聯系國協(xié)議開始,但是它更深層的原因是在于蘇聯解體以后,蘇聯解體以來對烏克蘭帶來哪幾個后果?第一就是經濟大幅度下滑,它的經濟現在只及20世紀30年代40年代的水平,國民生產總值下降了將近一半,所以人民對生活水平下降不滿。第二個是政治上動亂,黨派林立、貪污腐化。我曾經拜訪過烏克蘭的前總統(tǒng)克拉夫丘克,他告訴我說他早知道國內政治是這樣的腐敗,他寧肯斬斷自己的手,也不簽定獨聯體協(xié)定。第三個就是由于政治的腐敗或經濟的下滑,引起了民眾的不滿,導致挑起了國內的五民族矛盾。長期以來烏克蘭一直存在著西部和東部的,西部以烏克蘭族為主,東部以俄羅斯為主這樣之間的一個爭斗,那在過去這個矛盾它是掩蓋下來,蘇聯時代掩蓋下來的。但是在蘇聯解體以后,由于俄羅斯這邊迅速的發(fā)展,而烏克蘭這邊長期以來經濟下降,尤其俄羅斯族人他希望能夠回到俄羅斯去,因為他向往俄羅斯比較高的水平,那么借簽訂協(xié)議這個事件就開始鬧起來了。因為簽訂這個協(xié)議以后就意味著烏克蘭更加向歐盟靠攏,它在經濟上就和歐洲更融為一體,那么俄羅斯去這邊,他就不高興了。這樣這是深層次的背景,這就是由導火索所引起的。
馮句青:那么在李老師看來這個協(xié)議沒有簽署,對于他們來說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李興:這個協(xié)議當時,亞努科維奇政府并不是說最終不簽這個協(xié)議,當時只是一個暫停,但是暫停的話也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這和烏克蘭本身非常特殊的政治、經濟以及民族結構關系很大,同時也跟烏克蘭非常特殊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位置也是非常相關的。從烏克蘭這個國家內部來講,這個國家以第聶伯河為界,西邊主要是烏克蘭族,東邊主要是俄羅斯族;西部主要是信奉天主教,東邊主要信奉東正教;西邊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后,東邊經濟相對比較發(fā)達;東邊的人相對于俄羅斯的關系比較親密,比較親俄,而西邊相對于歐洲的關系比較親密,比較親歐洲。那么從烏克蘭的地理位置來講,它又處在歐洲聯盟俄羅斯之間,那么也是三大宗教之間,以歐洲為代表的天主教集團,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東正教集團,南邊是以土耳其為代表的伊斯蘭教集團,所以它的地緣的政治和經濟位置特別敏感。那么亞努科維奇政府暫停簽署烏克蘭與歐洲的聯系國協(xié)定,就意味著在烏克蘭加入歐洲的這個問題上采取了急剎車的政策,這個引起了以西部地區(qū)希望烏克蘭加入歐洲,與歐盟實行一體化的這種各派政治力量以及部分民眾的不滿,因此當這個暫停簽署歐盟聯系國協(xié)定,這個協(xié)議消息公布以后,國內的反對派就鼓動人民,當然還有一部分國外勢力,那么就掀起了游行示威,引起了烏克蘭政治的動蕩。
吳恩遠:對這個問題我還要再補充一點,就是我們在看到烏克蘭問題上,一定不要忘記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烏克蘭問題,因為在這后面都有大國的博弈,比如在西部反對派,這指的是反對亞努科維奇反對派,和現在的東部反對派,指的是反對波羅申科的反對派,所以我們都叫反對派,但是反對的對象不一樣。那么在西部的反對派,它背后主要就是以歐盟和北約為主,因此歐盟和北約他們也希望烏克蘭能夠盡快倒向他們這一邊,這樣他可以直接對俄羅斯施加壓力,而在東部的反對派后面它的背后是俄羅斯,俄羅斯當然不希望北約走到自己的家門口,他希望有一個緩沖地帶,因此在烏克蘭兩派鬧事背景后面,實際上是俄羅斯和西方大國的博弈,他們加劇了烏克蘭內部的矛盾。
馮句青:我們都知道在烏克蘭之外會有很多的因素決定簽不簽署的問題,但是我們知道在烏克蘭境內也有很多反對的分析,比如說三大反對派還有他很多民眾都有不一樣的表現,希望兩位老師根據你們各自研究的領域來給我們介紹三大反對派和民眾他們目的的表現和他們目的的一些實際的做法,想請李老師。
李興:烏克蘭的反對派比較多,但是最有名是當時三大反對派:一支反對派是叫打擊黨,反對派的領袖是世界有名的拳王克里契科,這個黨派是主張民主和改革,這是第一支;第二支自由黨,自由黨領袖是叫佳格尼博克,那么這個黨民族主義色彩比較重一些,他是主張保護烏克蘭獨有的文化和語言,那么這個黨的黨魁曾經提過,現在統(tǒng)治烏克蘭的是俄羅斯的黑幫,因此他說的話有時候比較極端,所以國內外有人看起來有時候不太靠譜;第三個黨反對派年齡比較大的叫做祖國黨,祖國黨的領導原來是前領導人,美女總理季莫申科。后來是政治上的一個新秀,現在的總理亞采紐克,這個政黨比較親西方,主張烏克蘭加入歐盟,同時要進行懲治腐敗。烏克蘭當時反對派主要就是這三大反對派。另外還有一個比較極端民族主義的一個反對派叫右區(qū),主要來自西部,這個反對派既強烈反俄也強烈反西方,帶有一種納粹色彩的政治反對派。
馮句青:那吳老師你怎么看?
吳恩遠:剛才李興教授已經很詳細的分析了烏克蘭反對派的情況,這就正好印證了烏克蘭政治上的一個亂象,就是它的反對派林立,當然這些反對派從本質上講,可以歸結為兩類,一類就是主張烏克蘭涌入歐洲,加入歐盟,能夠和西方世界融為一體,這樣他們希望能夠擺脫俄羅斯長期以來,他們一致認為俄羅斯長期以來對他們實行了壓制,另外在經濟上可以獲得歐盟的好處。而西部的反對派,就認為如果我們加入了歐盟,那么就會失去的俄羅斯的經濟聯系,因為俄羅斯是堅決反對他們加入歐盟,因此加入歐盟以后就意味著在貿易自由上,他們可以用歐盟的低的價格進行商品貿易,那么俄羅斯認為,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他們還有一些關稅同盟,如果你用歐盟比較廉價的物品就會沖擊俄羅斯的商品市場,所以俄羅斯就不希望他們能夠加入。另外還有政治上的考慮,所以說盡管反對派林立,他實際上本質上親西方派和一個親俄羅斯,但是由于這種反對派的林立,它加劇了政治上的動蕩和不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