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與思考】
初一的孩子即將或者已經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身體正在發(fā)育。老師竟然要求脫掉答不上英語題的孩子的褲子打屁股,讓人瞠目結舌。相關部門早就規(guī)定,教育工作者不得對學生進行體罰,脫掉褲子打屁股正是體罰的一種。
孩子為什么被打屁股,因為他們答不出英語題。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強有弱,接受能力強的能夠很快答出,接受能力不強的則會延后答出。學生答不出英語題,有學生的原因,也有老師的原因,老師的教育方式是否有所欠缺,老師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教育強調的是有教無類,成績好的、成績差的應該同等對待。
脫褲子打屁股,反應的是教育工作者的黔驢技窮。一個班級,有好生就會有差生,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有強弱、成績有好差,但成績的好差并不直接體現一個人綜合實力的強弱,有的成績好的動手能力不強,有的成績差的動手能力很強。每個人都既有長處又有短處,教育工作者不能因為孩子的短處就對孩子進行體罰,最佳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揚長避短、自我加壓,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教師是孩子的朋友,是孩子的一根拐杖,就是為了幫助孩子求知,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同等對待,因為他們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他們都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有對孩子進行體罰的時間,為什么不捫心自問,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妥當,為什么二十幾個孩子都答不出題目,除了學生的原因,有沒有自己教學上的原因呢?如果說,自己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孩子喜聞樂見,讓孩子學在其中、樂在其中,那又怎么會有這么多人答不出題目呢?
脫褲子打屁股,反應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戾氣,這會影響到孩子。教育工作者憑什么體罰學生?從人格上講,教師跟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一些地方出現的學生毆打老師、老師打學生,使得教育充滿了暴力與戾氣,這不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教育本是為了幫助學生成長成才,教師應該在修身養(yǎng)性方面給學生作出好的榜樣。
泰戈爾說:“不是錘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讓鵝卵石臻于完美。”教育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活兒,粗暴往往是無計可施的下策。我國《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和各地《教師管理條例》都提出了“教師必須為人師表,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享有人身權利不受侵害”等規(guī)定。不得體罰學生,這是對學生的尊重。教師尊重學生,才會培育出平等的師生氛圍,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等”的應有之義。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