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在這個重大戰(zhàn)略部署中,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之一。實踐證明,只有努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體人民自覺守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讓全民守法成為社會常態(tài),才能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夯實最堅實的社會基礎。
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
守法,顧名思義就是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依法享有并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依法承擔并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全民守法,則是社會全體成員無一例外都自覺遵守法律,其行為無一例外都要受到法律的約束,違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從人類社會發(fā)展歷史看,為維護正常社會秩序,保證社會正常運行,逐步形成了約束社會成員行為的多種規(guī)范,既有非強制性的行為規(guī)范,這就是通過社會輿論調節(jié)的倫理道德;又有強制性的行為規(guī)范,這就是需要國家機器調節(jié)的法律法規(guī)。法律法規(guī)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的強制性行為規(guī)范。
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守法則是這個系統(tǒng)工程極為重要的一個基本方面。實現依法治國不僅需要黨和政府的努力,需要執(zhí)法部門的努力,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推進,需要每一個公民法治意識的增強,需要每一個公民切實守法。亞里士多德說過:“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守,仍不能實現法治。”如果沒有全民守法,立法就會因法律成為一紙空文而失去意義;如果沒有全民守法,執(zhí)法就會因受到諸多障礙而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沒有全民守法,司法就會因案件判決難以執(zhí)行而失去應有的權威和尊嚴。只有全民守法,頒布的法律才會有效實施,執(zhí)法才會嚴格規(guī)范,司法才會公正公平,法律的權威才能彰顯,人民的權益才能得到保障。推進全民守法,就是要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學法知法守法的自覺性,增強尊法崇法護法的主動性,為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和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夯實堅實基礎。
全民守法成為社會常態(tài)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在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始終高度重視法治精神的培育,堅持開展法律知識普及宣傳活動,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不斷增強,尊法守法正在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但同時也要看到,社會成員現實守法狀況與全民守法的理想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違背法治精神的現象和問題仍不鮮見,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所指出的: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比較嚴重,執(zhí)法體制權責脫節(jié)、多頭執(zhí)法、選擇性執(zhí)法現象仍然存在,執(zhí)法司法不規(guī)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zhí)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深入考察社會現實不難發(fā)現,全民守法成為自覺行動依然面臨諸多制約因素,需要我們采取有效措施破除各種制約,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比如,我國是一個封建專制制度存在兩千多年的國家,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調整人們行為主要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依靠國家權力特別是行政權力,這一傳統(tǒng)政治文化至今仍有一定影響,致使一些人法治意識比較淡漠,沒有把依法辦事作為處理社會關系、維護個人權益的基本習慣,遇事不靠法律靠關系;還有一些人“官本位”思想嚴重,致使出現以言代法、違法亂紀、徇私枉法的現象。再比如,全民普法機制尚不健全完善,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素養(yǎng)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這些都制約了全民守法目標的實現。讓全民守法真正成為社會常態(tài),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從實際出發(fā),正確看待社會成員守法的現實狀況,認清與全民守法目標的差距,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有的放矢、長期不懈地采取措施,讓法治逐步成為全體人民的信仰和價值追求。
全民守法成為社會常態(tài)仍需不懈努力
讓全民守法成為社會常態(tài),不是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在以下方面付出不懈努力。
——堅持不懈地進行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體人民知法信法,讓全民守法成為思想自覺。全民守法的前提是全體人民知法信法。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民努力學法、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辦事靠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普法工作的領導,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充分發(fā)揮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的職能作用,強化國家機關的普法責任,加強普法體系和普法隊伍建設。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要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內容,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從每一個人抓起。要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提高普法的實際效果。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guī)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形成履行法定義務的思想自覺。
——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以法治保護人民權益,讓全民守法獲得內在動力。“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不僅源自思想覺悟,還源于守法者的權利能夠通過法治得到充分保障。這需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每一項法律都成為切實維護公民權益且易于操作的良法善法;需要嚴格執(zhí)法,讓法律切實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嚴格實施,使其成為公民合法權益的“護身符”;需要公正司法,使法律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利器,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此外,還要通過褒獎尊法守法的先進典型,鞭撻批評違法犯罪行為,讓守法者揚眉吐氣、理直氣壯,讓違法者無地自容、羞愧難當,營造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實實現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讓全民守法成為行動自覺。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要維護國家法制統(tǒng)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要以規(guī)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jiān)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要讓守法者都能獲得法定權利,合法權益受到法律保護;讓不守法者都要付出相應代價,所有違法行為都要受到法律懲處。要牢固樹立有權力就有責任、有權利就有義務觀念,健全社會守法記錄,完善守法褒獎機制和違法行為懲戒機制,從制度上保障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行動自覺。
——黨員領導干部帶頭遵紀守法,用模范言行引領群眾自覺學法守法護法,推動形成崇尚法治的社會風尚。在當代中國,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是全民守法的關鍵。要完善黨員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把憲法法律列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列為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健全法律學習考試制度;要把具備相應的法治素質、掌握相應的法律知識作為干部任職的必備條件,從制度上鼓勵督促黨員干部自覺學法懂法。各級黨組織要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對不遵守憲法法律濫用權力、損害黨和全體人民整體利益的各種特權和腐敗現象,黨員領導干部的各種違法行為,要敢于制止并予以嚴肅處理。各級領導干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做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模范,努力養(yǎng)成依法辦事的習慣,從而引導全體人民自覺尊法守法,讓全民守法成為社會常態(tài),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早日實現。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