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大學生們不約而同的來到12.13字樣的展板前,整齊的排成隊依次前去,將自己親自做的紙菊花,紙鶴粘貼于展板上,并和平標語上寫下了自己的姓名。
手捧自制紙菊花、手持自制紙跟我們紙鶴……9日,近兩千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的學生們將自己親手制作的紙菊花、紙鶴組成了“12.13”字樣以此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當天,大學生們不約而同的來到12.13字樣的展板前,整齊的排成隊依次前去,將自己親自做的紙菊花,紙鶴粘貼于展板上,并和平標語上寫下了自己的姓名。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我去過幾次,每次進去后那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激發(fā)了我的民族意識,大屠殺提為公祭日也讓我們每個大學生能夠銘記歷史”,今年大三的海睿前幾天得知這個活動后特意折了紙鶴前趕來參加這個活動。
活動的組織者是該校學生會主席喻博文,說起活動的初衷,他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們要更加愛國,其次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去報效祖國,讓這樣的慘劇不再發(fā)生,讓歷史不再重演。
“忘記歷史就是第二次屠殺,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青年學生就應該銘記歷史,從中樹立愛國的觀念”,喻博文感慨,平時同學之間也會交流這段歷史,尤其是最近,在接觸了史料后感到非常的憤慨,這也喚起自己自身愛國的情懷,作為學生更應該好好學習,去提升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國家變得富強。
除了學生外,今年74歲的教授張治國也聞訊趕來參加這個活動,“不能忘記歷史,把這些同胞遭受的苦難忘記了就代表著背叛”,張治國憤憤地說。
同時,張治國回憶起自己的祖母和叔叔們跟他講述的他爺爺?shù)墓适拢?ldquo;我家那時住在江寧縣陶吳鎮(zhèn)大南莊,離南京中華門25公里。1937年冬,日本兵從上海逼近南京消息越來越緊,一天早晨,我爺爺張賢如照例捧著水煙袋、站在門口的青石臺階上吸水煙。鬼子很快進村了,一鬼子奪下他爺爺手中的水煙袋砸在地上,又抽了他兩記耳光,讓他拉作挑夫。一大批家鄉(xiāng)的農(nóng)民,在鬼子刺刀威逼下挑著沉甸甸的擔子,沿著一條土路由南向北向南京城走去。傍晚,挑夫們被押到牛首山,那是日本鬼子進攻南京南大門的陣地。放下鬼子的行李、彈藥,天已經(jīng)快黑了,從不同地方抓來的農(nóng)民數(shù)百人,都被鬼子趕到牛首山腳下的一個凹地,突然機槍掃射,農(nóng)民紛紛倒地。我爺爺提前倒在地上,免于一死,夜里從死人堆悄悄爬到小路上第二天天黑才回到家,當時,同村被抓去的還有一位叫楊銀忠的農(nóng)民,機槍子彈從左臉頰進、右臉頰出,他夜里忍著傷痛逃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