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依法治國建設的大潮中,“呼格吉勒圖案”進入再審程序,最終結果是冤假錯案還是當時審判是正確?對于社會、對于家屬都有了一個科學的交代。不管結果與否,18年的案件再再進入再審程序,這對法治建設來說是一個進步,也是一個突破,在檢驗司法機關公正司法成色的同時,也檢驗著我國法治建設水平的高低。
法律的首要義務是要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這也是法律存在的生命線,如司法案件發(fā)生冤假錯案,無疑說明了在一些司法案件中存在著執(zhí)法者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問題,嚴重損害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降低了人民對依法治國的期盼和信任,對致力于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法治,無論于國家、社會和人民,都是不能容忍的。作為司法部門,不但要完善立法和嚴格執(zhí)法,更要依法執(zhí)法、依法辦案,避免冤假錯案的發(fā)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