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后,各級黨委都組建了宣講團,下基層,到農(nóng)村、社區(qū)、企業(yè)、學(xué)校宣講全會精神。通過宣講團成員的宣講,把黨的聲音傳到了千家萬戶,讓廣大干部、群眾理解了十八屆四中會精神的主旨、要領(lǐng),本是一件值得稱贊的大好事。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宣講者正襟危坐于主席臺,一篇稿子念到底,臺上滔滔不絕,但臺下一頭霧水,這樣的宣講也就難以取得預(yù)期的效果。
讓群眾接受的宣講,才有效果,才有意義;只有被群眾掌握并被群眾接受的理論,才能“感動群眾、教育群眾”,才有現(xiàn)實意義,才叫理論指導(dǎo)實踐,才能變成強大的力量。因此,群眾不愛聽、聽不懂的宣講,終究只是宣講者“一廂情愿”的“獨角戲”,毫無意義可言。
那么要怎樣才能讓群眾愛聽并聽得懂宣講呢?筆者認為,就是要到群眾中去,走群眾路線,用群眾語言進行宣講。要盡量變“書本語言”為“群眾語言”,多講貼近群眾的話,多講群眾愿意聽的話,把高深的東西通俗化,抽象的東西生活化,讓群眾聽得懂、弄得通、記得住。最終要讓群眾認可,讓群眾接受,這樣才能實現(xiàn)“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上來”的宣講目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