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行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依法治國必先清除特權,根治政治生態(tài),方能給百姓帶來了希望和福祉。
眾所周知,依法治國應該是執(zhí)政黨的依法執(zhí)政、政府的依法行政和公民依法行使權力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其中前兩者是關鍵。若執(zhí)政黨本身不遵守法律,超越法律,將無有可以監(jiān)督的力量。毋庸置疑,作為執(zhí)政黨,一是要樹立高度自覺的法治思維與法治理性,二是要制定限制執(zhí)政黨自身權力和政府公共權力的法律。
治腐當先治權,治權先治特權,消除特權,國則治。要徹底摧毀特權堡壘,以法治人、以法治己、依法治國,用法制手段治權,民眾才不會缺少安全感,渴望的公平與正義才能實現(xiàn)。法制才會逐步成為人們希望的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
公民是社會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一個國家,若多數(shù)民眾沒有法治意識或法治意識不強,那么國家也很難做到依法治國,難以建立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只有引導民眾對國家公共生活和公共政策包括法律的制定的積極參與,使民眾在這一過程中提高權利和法治意識,才能在公民這一層面上做到真正的依法治國。
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困難重重,只要堅持科學的法制觀,善于用法制思維和法治方式治權治人。用“踏石留印、抓鐵留痕”精神和勇氣抓法制建設,敢于亮劍,敢擔責任,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以知難而進、鍥而不舍的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一步一個腳印,億萬群眾期盼的“法治中國”一定會取得勝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