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qū)和社會歷史背景
多米尼加共和國原是美洲印第安人居住地,1492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496年西班牙人在島上建立圣多明各城,成為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第一個永久性居民點。1795年歸屬法國。1809年復歸西班牙。1821年11月脫離西班牙獨立,次年2月又被海地侵占。1844年2月27日再次宣告獨立,成立多米尼加共和國。
多米尼加海岸線全長1350公里。面積48442平方公里,占伊斯帕尼奧拉島面積64%。人口641.6萬(1985)。民族為印歐混血人、白人、黑人。全國分為26個省,首都圣多明各。多米尼加共和國地處北緯17°36′~19°56′,氣溫年變化不大,年平均氣溫25~30℃,但中科迪勒拉山區(qū)氣溫較低,冬季可達0℃以下。北部和東部面迎東北信風,年降水量達1500~2500毫米,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山地森林茂密,盛產(chǎn)蘇芳木、桃花心木等珍貴林木。背風的西南部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干季較長,屬熱帶草原氣候。
多米尼加共和國原是美洲印第安人居住地
1492年12月5日,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帶領(lǐng)的哥倫布首航艦隊抵達海地(Haití)島。臺諾族人以為這些歐洲人是超自然的生物,于是竭盡所能地招待這些歐洲人。兩者的社會完全不同,歐洲人穿著的衣服激起了當?shù)卦∶竦暮闷嫘?,因此開始稱這些歐洲人為“蓋住的人”。Marién的酋長瓜卡納加里克斯(Guacanagarix)熱情地招待了哥倫布及他的隊員,提供了他們所需的物品。此后西班牙人開始以這里當作跳板逐漸征服了加勒比海列島和美洲大陸。
西班牙人登陸島上后,逐漸開始對臺諾族人施行奴隸統(tǒng)治,許多原住民因為反抗而遭到殺害,也有少許人逃往古巴繼續(xù)在當?shù)胤纯刮靼嘌澜y(tǒng)治,另外也有些人在反抗中獲得勝利,得到些許喘息的機會。臺諾族人因為受到生活方式改變,并缺乏對歐洲人帶來的天花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加上奴隸制度的興起,讓他們在幾年之內(nèi)人口驟減。16 世紀末,臺諾族人本身因缺乏免疫力抵擋西班牙人傳染的疾病,加上西班牙人給予的各種迫害、虐待、饑荒、自殺和抵抗造成家破人亡,臺諾族人口數(shù)驟減。現(xiàn)今學者認為當時臺諾族受到的各種災難中,傳染性疾病造成了原住民滅絕的最大的因素。估計臺諾族人口于西元1711年時已剩下不到兩萬一千人。西元1864年曾有西班牙軍人描述臺諾族人于復國革命時曾抵抗西班牙軍隊的占領(lǐng),此后就無任何有關(guān)臺諾族的記載,目前認定該族人已完全面絕。臺諾族人的壁畫遺址目前仍可在多米尼加國家公園內(nèi)多處的洞穴中觀察到。
梅拉鎮(zhèn)孔果圣靈兄弟會所舉辦的音樂舞蹈和民間節(jié)慶頗具特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