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改革總綱領,千帆競發(fā)的改革正在全國展開。近一年來,我國一些重點環(huán)節(jié)和關鍵領域的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收獲了難得的改革成效。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一年多來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方面有哪些進展?
高尚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這是歷史的重大演變。一年多來,改革帶來可喜的變化:一是政府積極支持企業(yè)去創(chuàng)造財富,營造適合企業(yè)創(chuàng)造財富的市場環(huán)境,而不是去代替市場。二是實行負面清單制,凡是法律不禁止的,市場、企業(yè)都可以進入,這樣就鼓勵了創(chuàng)新。三是政府只能做法律規(guī)定的事情,做有限政府,不做無限政府,政府職能轉變扎實推進。
財稅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如何看待財稅體制改革在改革全局中的作用?未來改革如何推進?
賈康(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財政問題實質就是公共資源配置體系與機制問題,與公共權力主體的系統(tǒng)化改革息息相關,與整體資源配置機制改革息息相關。財政是經濟社會分配關系中矛盾的匯合點,旨在化解中國“矛盾凸顯”問題的新一輪價、稅、財配套改革,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改革,處理得好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最重要的是個人所得稅、不動產稅方面的改革,包括正在兩地試點的房產稅,以及目前正在研究的遺產稅。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效顯著
當前我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展如何?
魏禮群(全國政協(xié)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在以往30多年的改革進程中,伴隨行政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推進,但這項改革遠沒有完成。按照黨中央的部署,新一屆政府把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開門的第一件大事,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推進這項工作的突破口,持續(xù)發(fā)力,取得了顯著成效,取消下放7批共632項行政審批事項。應該說,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力度、進度和“含金量”都超出了預期。
文化體制改革轉向“自下而上”
目前文化體制改革的難點在哪兒?怎樣突破?
高書生(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fā)展辦公室副主任):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文化體制改革始終被一個問題困擾,那就是國有文化單位的改革內在動力嚴重不足。過去10年,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文化管理部門手握改革的“發(fā)令槍”,是改革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國有文化單位是改革的對象。轉變改革推進方式,由“自上而下”轉向“自下而上”,是一條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有效途徑。“自下而上”推動改革,文化管理部門就轉變成改革的對象,在全面深化改革階段必須“革自己的命”。與之相對應,改革的動員機制將不再是行政命令,而是內在的利益驅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