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縣級老領導”成釘子戶的寒意
以各種名義上項目搞建設,靠土地生財大拆大建,當前很多地方都在搞,人們早已見怪不怪。永豐縣這事特殊之處在于,被拆遷目標包括了縣委宿舍樓,還有一些體制內人員甚至領導干部成了“釘子戶”。這讓一些圍觀者產生了“大水沖了龍王廟”“你們也有今天”之類的觀感;甚至有人幸災樂禍,就等著看你們怎么辦。
其實,發(fā)生這樣的事一點都不奇怪。地方政府搞土地財政,除了征收民房占用耕地之外,出讓老舊辦公樓騰籠換鳥,拆掉舊城建新城,也是常見的玩法。尤其在一些貧困落后地區(qū),政府大樓周邊是曾經的權力中心和經濟中心,往往都是黃金地段。拆遷轉讓不僅可以賣個好價錢,還能趁機給自己蓋新樓,帶動一批建設工程和政績項目。地方政府名利雙收,所以樂此不疲。
對這件事的本質,當地人其實看得很清楚,太陽底下無新事,無非是“想從我們手里低價征收土地,再高價賣給開發(fā)商牟利”,只不過借了看起來比較正當的“棚戶區(qū)改造”的名義。而根據國務院有關棚戶區(qū)改造的意見,房齡只有二十來年的政府宿舍樓,是不是能算“棚戶區(qū)”,是大有疑問的。
公職人員甚至“高級干部”成了釘子戶,其實也不難理解。拆舊蓋新倒騰土地,主要體現的是現任領導的意志和政績,如果在縣委宿舍樓有房的人也算體制中人或“既得利益者”,那也是過了氣的既得利益者,也得為現在的發(fā)展讓路。在這一點上,他們和房屋被征收的普通居民并無區(qū)別,只不過他們的“議價能力”更強一些,能發(fā)出的聲音更大一些。
我們看到,當拆遷遭遇“有身份”的釘子戶,地方政府仍然使出了慣用的幾招,威逼利誘,各個擊破,連“株連”拆遷和扣發(fā)工資的損招也用上了。這樣一套打法下來,一般釘子戶也就繳械投降了。仍遭遇強烈抵制和質疑,主要是被拆遷戶認為補償標準太低,遠趕不上當地的房價水平。
無論是普通被拆遷者,還是縣委大院的老住戶,在這種大規(guī)模拆遷建設中,都處于弱勢地位。每天被逼著哄著簽字,子女親屬也被叫回來做工作,釘子戶畢竟不是什么體面的身份。
為什么曾經的老領導也成了弱勢群體?主要是因為沒有依法按規(guī)則辦事。是否應該拆遷改造,當地居民沒有多少發(fā)言權;補償標準如何定,被拆遷戶也缺少談判議價的渠道。而國家關于棚戶區(qū)改造的政策、不得搞強制“株連”拆遷的要求,都沒有得到遵守。有法不依,有規(guī)不循,所有人都可能成為弱勢者。
官員也成了釘子戶,奇聞其實并不稀奇。圍觀的公眾,不能僅從中感受到“你也有今天”的快意;掌握權力者,更應因此學會對法治和規(guī)則的尊重。
把官員逼成“釘子戶”的拆遷沒有贏家
這些年,各種花樣百出的強拆、逼拆手法,公眾已然見識了不少,即便是“株連式拆遷”,也算不得什么新聞。此前,福建、湖南等地就曾發(fā)生過類似的情況,但像此次這樣,直接拿縣委宿舍開到,以致逼得一些官員成為“釘子戶”,倒還是頭一遭聽聞。永豐縣的改造“決心”和強拆“意志”,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事實上,早在2011年3月17日,中紀委辦公廳和監(jiān)察部辦公廳就曾聯合下發(fā)《關于加強監(jiān)督檢查進一步規(guī)范征地拆遷行為的通知》,要求加大查辦違法違規(guī)強制征地拆遷案件的力度,重點查處包括“株連”在內的強制征地拆遷行為。但從此次發(fā)生在永豐的“株連式拆遷”來看,相關規(guī)定顯然沒有發(fā)揮多少效力,相反,它再次驗證了一句老話:在法律得不到執(zhí)行,權力沒有被關進籠子的社會,任何人,無論你身處體制外還是體制內,哪怕是正縣級離休干部的合法權利,也可能隨時遭侵害、被褫奪。
根據報道,對于縣委宿舍樓的拆遷,當地是打著“棚戶區(qū)改造”的名目立項的。但眾所周知,棚戶區(qū)改造的目的在于改善貧困居民的住房情況,然而,無論是從房屋建設時間還是結構質量來看,縣委宿舍樓都不需要“改造”。如果僅僅為了方便拆遷,或者希望通過把縣委宿舍拆了,來帶動下西坊的居民把房屋拆掉,而讓縣委宿舍樓給“臟、亂、差現象嚴重,基礎設施不全、治安和消防隱患大”的下西坊棚戶區(qū)“陪葬”,那么不僅違反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棚戶區(qū)改造工作的意見》的規(guī)定,也背離了棚戶區(qū)改造的初衷。
因為按照一些居民的說法,由于政府公布的拆遷補償價格過低,靠補償款“很難在永豐縣城買到一套相同面積的房子”。也就是說,此次棚戶區(qū)改造不僅沒有改善居民的住房條件,相反其居住面積還縮小了,這能不引起拆遷對象的反抗?當棚戶區(qū)改造從民生工程蛻變?yōu)橐粓鰧τ诿癖娯敭a的掠奪,其合法性便已蕩然無存。
所以,無論是出于對民眾利益的維護還是對中央禁令的貫徹,都必須立即叫停永豐的“株連式拆遷”,并順勢而上,通盤檢討當地的棚戶區(qū)改造工作,倒查究竟是誰拍板拆的縣委宿舍樓,又是誰想出搞“株連式拆遷”的,誰該為此負責?換言之,如果不能從制度層面杜絕“株連式拆遷”的發(fā)生,扭轉土地財政的發(fā)展邏輯,那么在現實的利益面前,再多的禁令、再嚴的法律都可能被無視、被突破。其結果,勢必造成“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多輸局面,哪方都沒有好果子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