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脈上的獅形城
庫斯科古城依照美洲獅的形狀而建。頭部是位于安第斯山脈上的薩克薩瓦曼神廟,中部是印加王宮,貴族的住宅在美洲豹的尾部。其輪廓現(xiàn)在仍然依稀可見。
庫斯科古城依照美洲獅的形狀而建
庫斯科城中心是兵器廣場,這里曾是印加帝國時期舉行慶典的場所。廣場正中聳立著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幾條狹窄的石鋪街道呈放射狀通向四周,街道兩旁仍矗立著許多用土環(huán)建造的尖頂茅屋,其中很多石塊房基還是印加帝國的遺物?,F(xiàn)在幸存下來的一些宮殿、廟宇和房尾,大多是從90公里外的山上采集的巨石堆壘而成。石塊之間拼接密實,不用任何泥土和黏合物,石縫連一片刀片也難插進(jìn)。在勝利大街的印加羅加宮墻上,有一塊著名的12角形巨石,鑲嵌之精巧令人稱絕。
廣場北側(cè)的庫斯科大教堂始建于1560年,前后花費了100年才建成。這座教堂融會了文藝復(fù)興風(fēng)格和巴洛克風(fēng)格。其頂端的福音鐘樓上懸掛一口重達(dá)13噸的巨鐘。教黨內(nèi)有高大的鍍銀祭壇,雕刻精美的布道壇。廣場東側(cè)的拉孔帕尼亞教堂建成于1668年,是全城最漂亮的教堂。教堂富麗堂皇,墻壁飾有絢麗多彩的繪畫,還有精雕細(xì)刻的祭壇。在殖民時期的建筑中還有著名的河爾米蘭特宮、主教宮和圣博爾哈宮。距庫斯科城1.5公里30O米高處,有世界聞名的舉行“太陽祭”的薩克薩瓦曼神廟。以古堡為起點,印加人修筑了漫長的棧道、全長二、三千公電,是秘魯古代一條主要交通干線。
庫斯科城中心廣場正中聳立著一位印第安人的全身雕像,四周有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幾條狹窄的石鋪街道呈放射形通向四周,街道兩旁仍矗立著用土坯建造的尖頂茅屋,其中許多石頭房基還是古印加帝國的遺物。
廣場東北,有五間大廳的太陽廟建于高聳的金字塔頂。還有月亮神廟和星神廟。廣場東南,有對峙的太陽女神大廈和蛇神殿的墻壁遺跡。廣場西南方,有一較小的歡慶廣場,印加人昔稱為“庫西帕塔”,是歡慶帝國軍隊凱旋歸來的場所。兩個廣場附近有考古博物館。展出印加帝國時期遺留的陶器、紡織品、金銀器皿和雕刻碎片等。
馬丘比丘位于現(xiàn)今的秘魯境內(nèi)庫斯科西北130公里
直達(dá)馬丘比丘的旅游地
庫斯科城氣涼爽怡人,屬于海洋性氣候中的亞熱帶高原氣候,氣候一般溫暖干燥,有兩個明顯的季節(jié)。旱季從4月底持續(xù)到10月,日照充足,夜晚結(jié)冰的現(xiàn)象偶爾發(fā)生,7月為全年最冷月,平均氣溫9.6℃。最后一次降雪記錄在1911年6月,雨季從11月到3月,月平均13.4℃,年均降水量813毫米,降雨量較少的六至八月是旅游的旺季,在這里可以過清爽的夏季,飽覽秘魯?shù)膭e樣風(fēng)采。在庫斯科城多家連鎖茶座方便又便宜。城里的旅游產(chǎn)品很有特色,除了顏色鮮艷的布料,還有很多的石頭手工藝品。即使是風(fēng)鈴,也是由一塊塊的石頭所做的。
被稱為“古老的山”和“失落的印加城市”的馬丘比丘,是保存完好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跡。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發(fā)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由于獨特的位置、地理特點和發(fā)現(xiàn)時間較晚,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biāo)志。馬丘比丘位于現(xiàn)今的秘魯境內(nèi)庫斯科西北130公里,庫斯科設(shè)有許多家旅行社,要想到馬丘比丘或各個地方去不成問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