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想見局長”,也成了違法?
信訪接待日,本是為接待信訪人員專門設(shè)立的方便民生之舉;而接待大廳,也該是聽取訪民訴求的窗口。在這種行政辦公場合,民眾本就有表達訴求的權(quán)利——哪怕訴求事項沒有法律支持,訴求方式有些欠妥(前提是合法),有關(guān)部門都該有包涵的度量。陳老太稱因喊了三聲“想見局長”,就被拘留,這是否屬實,還有待核實(有目擊者已證實了這一情況);如果屬實,那不得不說,治安處罰的尺度太緊了,它甚至有打壓人身權(quán)利之嫌。
從法律角度講,一個老太在大廳喊了幾聲,是不是就擾亂了“單位秩序”或逾越了“信訪分寸”,從而違法了呢?有在場訪民說,沒什么影響。如果說有影響,是不是像有的網(wǎng)友猜測的那樣,影響了涉事“局長”的“正常接訪”,也亟須有關(guān)部門出來解釋下。
涉事警方用行政拘留來應(yīng)對上訪人員,而且不惜祭出“依法處置”的姿態(tài):“不服可以行政復(fù)議或行政訴訟”。這其實也抓住了當下官民沖突司法救濟的軟肋——當司法剛性還不足以有效制約行政權(quán),有些行政部門就可能用占盡先手的強制工具將公民逼入了更為狹窄的維權(quán)通道。
要避免“先行拘留”成打壓公民權(quán)利伸張的手段,必須借助司法權(quán)威的制衡。而就該案看,一個六旬老太僅因在接訪大廳喊了幾聲“想見局長”,就被拘留,這暴露的是行政裁量權(quán)的失控,也是公權(quán)力度量的狹窄,若不將其納入法治框架下,誰知道它會否輕易重演?
要見局長與依法治國
陳老太是在駐馬店市公安局對全市市民開放的信訪接待日那天來到公安局信訪接待大廳的。斯時斯地,陳老太當然是去信訪的。19年前,陳青18歲的兒子高連軍被兩名巡邏民警當做在逃嫌疑犯射殺,陳青自此走上申訴之路。我們不去評價民警射殺陳老太之子是否正當,但是完全可以理解想為兒子討個說法的陳老太的心情。
很難理解的是,想要討個說法的陳老太,就因為在局長接待日的當天喊了三聲要見局長,討來的不是局長的親切接見,而是嚴峻無情的拘留處罰。拘留的罪名是“擾亂單位秩序”。可據(jù)當時現(xiàn)場的一名目擊者說,確實看到陳青在喊“想見楊局長”。當陳青被警察帶出去時,其他上訪人員都還在排隊,接訪照常。“我感覺大廳秩序沒受什么影響。”
喊了三聲就擾亂了秩序,只能說明該單位的秩序?qū)嵲谑谴嗳醯煤?。當然,這三聲要見局長里面說明的事情還有很多。為什么要見局長?因為局長的官大,寄希望于局長能辦其他人辦不了的事,解決其他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陳老太的兒子是1995年被射殺的,19年過去了,還是覺得冤,還是沒得到公平公正的反饋,我們的信訪制度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按說,這樣的事,無需找局長,找法律即可??纯窗凑辗桑瑑擅窬纳錃⑿袨槭欠翊嬖谶^失,如有過失應(yīng)該承擔什么責任、接受何種處罰??瓷先ズ芎唵蔚氖虑椋兊媚敲磸?fù)雜,說明我們的法律、我們的制度有時候不那么剛性。
見局長的呼聲已經(jīng)表明了法治存在缺失,可三呼見局長的災(zāi)難性后果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缺失感。局長接待日,見不著局長也就算了,但直接就被送進了拘留所估計是陳老太難以預(yù)料到的。派出所稱對陳老太是依法拘留,但是喊幾聲見局長就到了進拘留所的份上了?依的是什么法?上面是否明確寫著喊三聲要見局長就拘留8天?再多喊一聲又將如何?除了直接送陳老太進拘留所外,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局長出來見一見就這么難么?
信訪實質(zhì)上是百姓對現(xiàn)有司法制度的一種“救濟”制度。要見局長,只不過是尋求一種安慰,討個說法。如果連這種權(quán)利都被剝奪,老百姓又該到哪里說理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