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歐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
沿布里特威斯湖周圍從遠古起即有人居住,斯拉采人、凱爾特人、伊里人、拉博特人、羅馬人、土耳其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相繼在此居住,但湖濱區(qū)依然保持完好。后來,因土耳其人入侵后,這一地區(qū)變成邊境地帶,對立、爭斗和搶劫司空見慣,故被冠以“惡魔之地”。旅游者因此望而卻步,直到上世紀末,風光秀麗的布里特威斯湖還鮮為人知。
由于主要有16個湖泊,故公園又叫十六湖國家公園
科學家們對該處的研究考察始于19世紀早期。1862年,看守邊境的衛(wèi)兵在此建起了一排住所,到了1896年,此處建起了一座有28間屋子的旅館。兩次世界大戰(zhàn)其間,人們逐漸認識到布里特威斯湖的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和教育意義,更重要的是,她作為一種珍貴的人文景觀的意義已深入人心。最早嘗試在布里特威斯湖建立國家公園是在1914年。在當時,有人建議在湖區(qū)的瀑布群旁建一些水力發(fā)電廠,但由于環(huán)保主義者的反對而未被采納。1928年,布里特威斯湖連同其周圍的其他名勝被辟為國家公園,但該項行政命令未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工程進展緩慢,直到1949年布里特威斯湖國家公園才最終竣工,成為了東南歐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現在也是克羅地亞最大的國家公園。1979年,在布里特威斯湖國家公園建成30年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她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從而確立了她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
珍禽異獸和山水優(yōu)美的風景區(qū)
布里特威斯湖國家公園是一處擁有多種珍禽異獸和山水風光優(yōu)美的風景區(qū)。公園海拔502~636米 ,總占地面積19462公頃,其中森林又占70%以上,即15715公頃。公園地形按高低可分兩組,上一組坐落在白云石亞地層的山上,四周均環(huán)繞著茂密的森林。下一組處于兩條山脈間的峽谷中,其內16個互相連接的山地湖泊,總長10千米,面積為217公頃。各湖高差懸殊,從第一湖至第十六湖高差達135米,諸湖之間形成瀑布群,其中最大瀑布落差達76米,并呈梯狀一節(jié)節(jié)飛流而下。湖兩岸斷壁懸崖,林木茂盛,山毛櫸樹、杉樹和忽布榆郁郁蔥蔥,宛如一幅山泉流綠圖。湖中碧波粼粼,湖與湖之間由木橋蜿蜒相連,既便利觀賞,又提供游覽捷徑。此外,還有高低錯落、形狀各異的天然堤壩將河水辟成多股湍流。壩身多洞穴,蘊含有形形色色、千姿百態(tài)的石筍和鐘乳石。由于湖水的不斷變化,隔離湖水的堤壩每年也要增高 1厘米。
布里特威斯湖國家公園是一處擁有多種珍禽異獸和山水風光優(yōu)美的風景區(qū)
布里特威斯湖國家公園地處喀斯特地貌區(qū),水中因含有大量石灰?guī)r等礦物質與化學元素,使湖水呈現一種特殊的色澤,特別是在倒于水中的樹木上,鈣結了一層古銅色的物質,致使樹皮更加光潔可愛,且不朽爛,形成罕見的水底玉樹奇觀。布里特威斯湖國家公園不僅風景絕美,而且有以山毛櫸和冷杉為主要樹種的原始林及熊、鹿、狐、狼、羚羊、貂、禿鷹、鷹等珍禽異獸。
布里特威斯湖國家公園內建有旅館、商店等接待設施,辟有汽車露營地及電動游覽車、游艇、游船等游娛設備,供游人劃船、釣魚、游泳活動。每年4~10月為旅游黃金季節(ji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