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為何樂見EMBA招生遇冷
按照常理來說,一些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本著好學上進的精神,去各高校開辦的EMBA班提高綜合素質,提升學歷水平,以便更好地為百姓服務,或者是為國企創(chuàng)造更多的效益,作為老百姓應該表示肯定與歡迎才是。但事實恰恰相反,在今年各高校EMBA班招生遇冷,尤其是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報名人數(shù)下降的情況下,網友非但沒有感到擔心,反而紛紛“點贊”。
網友們這種“反常表現(xiàn)”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是高校開辦的這些EMBA班培訓價格不菲,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而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基本都是公款埋單,老百姓自然不待見;二是多數(shù)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來報名學習的根本目的也不是提高綜合素質和學歷水平,而只是為個人找關系、拼人脈、融入特定小圈子,以便日后的仕途發(fā)展。
因此,并不是百姓反對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去讀書深造,而是對于大多數(shù)政府官員和國企高管來說,花了納稅人幾十萬、上百萬的真金白銀去讀各種EMBA班,但不管是主觀目的還是客觀效果,都和老百姓關系不大,只是為了個人的發(fā)展和前途。在這種情況下,有幾個老百姓愿意他們去“讀書深造”?
說到底,我們不反對官員高管求知上進多讀書,但我們反對他們?yōu)榱藗€人目的卻花納稅人的錢讀書,反對他們把讀書的機會變成了官商勾結的機會。
EMBA招生遇冷背后的反思
對于很多人來說,EMBA(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就意味著“高端大氣上檔次”:有銀子、有路子、有法子。因為在這里參加學習的,不是腰纏萬貫、財大氣粗的商界巨子,就是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政治精英。就是因為這個“圈子”,即便是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學費,也無法阻擋企業(yè)家和官員趨之若鶩的腳步。
從這個意義上說,EMBA就是一場為高端人士量身定制的“相親舞會”。官場與商界巨頭大腕們在脈脈的溫情中,搭建利益平臺,實現(xiàn)利益輸送。
在這種背景下,也就無怪民眾對于EMBA要另眼相看,甚至恨不得處之而后外,今年年初,就有政協(xié)委員提出議案,建議禁止官員就讀EMBA:如果不是巨額利益的驅使,這些商人肯舍得去學習?行政官員肯定不會自己出錢去讀書,那么,高額的學費最終說到底還是轉嫁到納稅人的頭上。
如果說政協(xié)議案折射的是民間對EMBA看法的轉變,那么,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出臺和嚴格執(zhí)行,則給了EMBA致命的一擊:鑒于中央嚴厲的規(guī)定和嚴肅的態(tài)度,沒有幾個官員敢作這只“出頭鳥”;官員的缺位,導致利益鏈條的斷裂,企業(yè)家們自然也就趁勢而退。
更重要的是,緊隨“八項規(guī)定”之后,“權力清單”制度的實施,將從根本上約束和規(guī)范政府權力的運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市長”的作用會相對弱化。權力尋租的空間在變小,錢權交易的幾率在降低,導致了EMBA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作用,自然成為食之無味的雞肋。
權力只有被關進制度的籠子,才能清除尋租的空間,避免滋生腐敗。因此,EMBA的遇冷,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權力規(guī)范化運行后,國家和社會轉型的一個積極信號。
EMBA招生難,苦了官員甜了百姓
當今社會是學習型社會,無論官員還是草根百姓,都應當重視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因為知識改變命運,學習創(chuàng)造未來。只是這學習的方式不求整齊劃一,或自學,或到正規(guī)院校系統(tǒng)學習……不過,有一點應當明確,即學習的費用應當由個人承擔,若由公款報銷,無疑是讓納稅人埋單,化公為私,不僅不公平,而且有貪腐之嫌。從這個角度看,現(xiàn)在高校EMBA招生困難,倒是值得點贊的好事,它是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且已見成效的一個側影。
毋庸諱言,先前官員讀碩、讀博包括EMBA、MBA,不用自己掏銀子,一律公款埋單,在學歷崇拜的語境下,官員讀碩、讀博為官場升遷加分。一些官員讀研還要為自己找人脈、拉關系,甚至官商勾結,其目的不言而喻。讀研有這么多好處,于是,官員讀碩、讀博趨之若鶩,打破頭也要弄個碩士帽、博士帽戴戴,權力腐敗與高校腐敗沆瀣一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