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加法減法——地方“負面”清單和簡政放權
在專家眼中,電信、能源、金融、文化行業(yè),這些缺乏競爭者新鮮血液注入的傳統(tǒng)領域,原本可以催生為龐大的就業(yè)創(chuàng)造機器,但是現(xiàn)實卻是以國家安全為理由,排斥未來者、拒絕開放市場。政府改革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峻性,如何做好加法減法,對癥下藥、開出地方“負面”清單、簡政放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讓我們看到了方向。
“我們有短期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還需要一個比較平穩(wěn)的經濟增長,考慮到社會問題、考慮到就業(yè)、考慮到經濟可持續(xù)”。管清友認為,微觀領域的改革沒有那么快,“因為宏觀管理是一個短期行為,而微觀管理領域的改革是一個中長期的行為,這就出現(xiàn)宏觀政策和微觀改革的期限錯配問題”。時間和實踐,成為檢驗“真理”的雙向標準。
市場呼吁良久的存貸比調整,在6月份的最后一天塵埃落定,成為“第三波”微刺激的加碼之作。放松管制、強化市場、改善供給,實現(xiàn)產業(yè)的轉型升級——當我們的宏觀管理理念遭遇一波又一波的微刺激“托底”行動,如何以時間換空間,長期釋放改革紅利?頂住壓力、保持定力,未來的路會任重道遠。(完)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