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舒漸漸認識了不少朋友,但家庭的陰影仍然時常使她感到痛苦。一天,她向朋友傾訴時,對方告訴她:“吃點兒這個東西,就不難過了。”小舒接了過來……那一年,她15歲。
“說實話,我覺得在這兒比在家還快樂些。”小舒有些羞澀地說,“這里有干警關(guān)心我,而在家從沒人告訴我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小舒告訴記者,村里的小學很偏僻,學校從來沒有開展過毒品方面的宣傳教育,“我不知道那是毒品,不知道那是害人的。如果知道,我想我不會吃。”
原因:“要么是因為家庭,要么是出于好奇”
昆明市尋甸縣16歲的榮榮也在云南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她上學時常常逃學,其間第一次接觸了毒品:那天榮榮跟朋友一起去打桌球,看見朋友在吸“小馬”(麻黃素)。榮榮好奇地問:“這是什么?”朋友說:“這個你都不知道?來嘗一嘗。”
其實,第一次吸毒的感覺并不好,頭暈得厲害,還睡不著覺。但第二次她仍然接觸了“小馬”,因為“想看看到底會怎樣”。
榮榮和小舒的經(jīng)歷,在吸毒未成年人中較為典型。榮榮告訴記者,自己和不少有同樣經(jīng)歷的未成年人交流過,發(fā)現(xiàn)大家沾染毒品的原因都差不多,“要么是因為家庭,要么是出于好奇”。
記者在云南多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從許多未成年吸毒人員的經(jīng)歷看,他們的家庭、觀念等確實有一些共同之處:
——超過半數(shù)人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各類問題。有的孩子父母離異,有的父母忙于打工、經(jīng)商對孩子感情淡漠、疏于管教,有的存在家庭暴力,有的父母自身就有賭博、酗酒等不良嗜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