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曾經(jīng)對于“中國人的信仰”問題做過相關調(diào)查,超九成網(wǎng)友認為,當今是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然而又有近八成網(wǎng)友認為自己有信仰。事實上,信仰問題已經(jīng)引起國人的廣泛關注與思考。信仰是什么?人為什么需要信仰?信仰為何會對人產(chǎn)生如此大的影響?你認為自己有信仰嗎?首都專家微博群、宣講家網(wǎng)站共同邀請知名社會評論家、北京大軍智庫公司主任仲大軍做客微訪談,期待您的積極參與!
信仰是堅定內(nèi)心的力量
信仰是什么呢?仲大軍主任認為,信仰是人從生理到精神產(chǎn)生的需求,是愛好、習慣和傾向,是一個民族共同生存的需求,是精神靈魂的棲息之地。古代社會人們的信仰簡單而樸素,那時沒有今天這么多的外部信息,沒有發(fā)達的傳播手段,信仰就是靠家族和氏族祖輩傳流。
許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未必。中國人的信仰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中,中國古人信仰的傳承主要靠家人,靠宗社,不像西方靠教堂、靠神父。自近代以來中國人就不讀四書五經(jīng)了,但四書五經(jīng)就是古代中國人的信仰和圣經(jīng)。今天的中國要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一定要繼承好的傳統(tǒng)。
信仰不是空中樓閣,想要獲得,并不容易。在某種程度上,信仰代表著約束,有約束就會有堅守,就會自覺抵制違反信仰的事情。古語說“君子安貧,達人知命”,這都是信仰的表現(xiàn)。當今社會有很多誘惑,金錢美女面前,如果沒有抵抗力,便會墮落甚至違法犯法。所以,信仰的問題在當今的社會非常重要,它是一種堅定人心的力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