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擔心學校“掐尖”從明到暗
針對“不得以寄宿學校名義選拔學生”,有家長透露,個別中學在招收寄宿學生時,因計劃招生數量與實際報名人數相差較多,學校便通過比較學生成績的方式篩選學生。
另一名家長則希望嚴格執(zhí)行“不得將各種競賽成績、奧數考試成績、獎勵、證書等作為學生入學的依據”。該家長說,今年某示范中學在美術特長生報名時,要求家長準備《特長生推薦表》、戶口簿、獲獎證書三項證明。而他的孩子因獲獎證書超過該校規(guī)定時間3個月,被取消報名資格。
專家:禁令欲見效關鍵在落實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十五條禁令”的發(fā)布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并將起到一定的實質性作用。此前,北京市與教育部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備忘錄》,并取消“小升初”升學途徑中的共建生,同時縮減特長生與推優(yōu)生比例,這正說明北京市“小升初”正在向前不斷邁進。但“十五條禁令”的發(fā)布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升初”亂象,但若想實現(xiàn)真正取締,還需要堅持一段時間,關鍵還在于落實查處。
十五條禁令
第一條
嚴禁區(qū)縣、有關單位和學校以任何名義收取與入學掛鉤的費用,切實解決“以錢擇校”問題。教育行政部門和公辦學校均不得采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各種培訓班選拔生源,堅決杜絕“以分擇生”的行為。抵制入學過程中打招呼、遞條子等不正之風,堅決拒絕說情請托、權學交易等“以權入學”不良行為。
第二條
嚴禁學校自行組織招生和變更計劃招生。小學、初中必須按區(qū)縣教委制定的招生計劃、劃定的學校服務片區(qū)、通過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tǒng)接收學生。
第三條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不得違規(guī)以任何名義舉辦選拔學生活動。不得以舉辦夏令營、冬令營、校園開放日、親子活動等任何形式及寄宿制學校名義選拔學生。
第四條
嚴禁學校違規(guī)提前招生和點招學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