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進藥店”何以受冷落?
奶粉進藥店專柜銷售,不僅有利于監(jiān)管,有利于保證產品品質和質量,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優(yōu)勢和保護。比如每次購買都有相關刷卡掃描和記錄,可以實現產品問題追溯等。
但“奶粉進藥店”遇冷又顯然并不意外:一者,奶粉是食品,藥店大多出售的是藥品或者保健品,將食品放在藥店里賣,不僅難以名正言順,也不大符合人們購買食品時的消費心態(tài)。因為去藥店里買食品,人們心中難免有所“隔應”。
二者,奶粉進藥店并不是解決奶粉問題、特別是奶粉質量安全問題的根本之策。正如此前有人說的那樣,“安全的奶粉是生產出來的,不是藥店專柜銷售出來的”。況且“奶粉進藥店”之后,藥店也明確表示,只是提供一個銷售的空間,并不負責質量保障,也不參與監(jiān)管。也就是說,奶粉并沒有因為擺在藥店的貨架上就更加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藥店買跟在超市買、網上淘有什么區(qū)別?消費者自然更愿意去超市等可以隨買隨走的地方購買。
三者,藥店銷售奶粉限制過多、購買手續(xù)過于繁雜,無形中也為消費者到藥店購買奶粉設置了障礙,使得人們對藥店奶粉望而卻步。目前“奶粉進藥店”的銷售方式均為奶粉專柜設立自助售貨機模式,消費者需要自助使用掃描、刷卡付費的電子終端,操作繁瑣。而且藥店出售的奶粉價格相對過高,還有“一次最多買4罐”等規(guī)定。如此既沒有額外的品質保障,還價高難買,消費者豈會樂于埋單?
要讓消費者青睞藥店奶粉,一方面要保證進入藥店銷售的奶粉有比其它地方奶粉更高的質量保障,有因進貨渠道縮減等節(jié)省成本、從而使同等奶粉價格相對較低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相關藥店的管理,簡化銷售手續(xù),為來藥店購買奶粉的消費者提供便捷、實惠的服務。如果做不到這些,“奶粉進藥店”難免會在冷遇中“流產”。
“奶粉進藥店”遇冷,信心比場所更重要
藥店里的奶粉受到冷遇,有售價過高的原因,也有操作繁雜、限制太多的原因。但是,即使這些問題將來都得到了解決,只要奶粉不被依法限定只準在藥店售賣,只要超市等場合仍然可以合法售賣奶粉,就一定有大量的人群不在藥店購買奶粉。
所以,奶粉在藥店受冷遇并不讓人感到奇怪,除了價格、操作、限制以及消費習慣的問題外,影響因素還有很多。但對于奶粉問題來說,這些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歸結到最后,真正的問題仍然不是奶粉在哪里售賣,而是如何保證奶粉的質量和安全。
人無高低貴賤之分,雖然在選擇奶粉時,會因為自己的經濟能力而選擇的價位不同,但價格不同不能等同于質量優(yōu)劣不同,無論消費者支付了怎樣的價錢,只要是在市場上合法流通的奶粉,就必須在品質上有絕對的保障。奶粉作為幼兒入口之物,事關無數幼兒的身體健康,事關無數家庭希望,往大了說,更事關國家民族的未來,監(jiān)管部門絕不可掉以輕心。
藥店售賣奶粉的業(yè)務開通之初,主辦方曾宣稱這種形式可以讓奶粉“安全更有保障”,可是,如果進了藥店的奶粉比不進藥店的奶粉更安全,可以接受更加嚴格的監(jiān)督,那只能說明不同銷售渠道接受的監(jiān)管存在差別,相應的監(jiān)管部門存在失職之處。如果監(jiān)管因為售賣場所不同而存在差異,那些不能從藥店購買奶粉的家庭的幼兒的健康又由誰來保障呢?在一個監(jiān)管存在差異的社會,誰能保證監(jiān)管本身是可靠的呢?
奶粉在藥店受冷遇,至少反映了公眾對主辦方當初所宣稱的“安全更有保障”并不“感冒”,他們在乎的是購買更方便、價格更實惠,但這實際上也不是他們最最關心的——那些千方百計尋找海外代購而不去藥店買奶粉的人們用其行動說明,藥店賣奶粉也并沒有給他們更多的安全感。
不管是進藥店銷售也好,還是進超市銷售也罷,銷售地點的區(qū)別其實無關緊要,能否對所有進入市場銷售的奶粉都進行無差別的嚴格監(jiān)管,才是公眾最關心的問題。如果這一點做不到,不僅奶粉業(yè)無法重拾公眾信心,相應的監(jiān)管部門也難建自己的公信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