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政策影響樓市預期
只要信貸政策維持不變,樓市或將進入調整期
在“崩盤論”與“挺漲派”外,更多業(yè)內人士認為,今年樓市,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很可能進入調整期。
“我不認為樓市會崩盤。但只要信貸政策不變,流動性不松動,今年樓市可能會調整。”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jiān)張大偉說,以杭州為例,從供需數據看,開發(fā)商還沒有被逼到降價的地步,但由于信托需提前償付,開發(fā)商急于回籠資金,這才是樓盤降價的主因。
信貸政策被認為是目前房價上漲動力削弱的主要原因。
去年下半年以來,收窄首套房貸優(yōu)惠、上浮房貸利率、部分城市二套房貸首付比例提高至七成等信貸政策陸續(xù)出臺,直接導致市場需求延緩釋放,影響了市場供求關系。
“樓市供需兩端都是變量。過去,大家普遍認為房價仍會大漲,為了提前鎖定交易價格,大量需求是提前透支的。所以是供應端不積極,需求側很恐慌。但現在需求側被信貸卡了脖子,開發(fā)商就變得積極了。”張大偉算了一筆賬,如果一位北京購房者要購買首套房,首付30%,按揭30年。從去年的85折優(yōu)惠變?yōu)槟壳暗幕鶞世噬细?%,增加的總利息相當于總房價的21%。
購房者貸款成本提高,導致開發(fā)商可以提價的空間有限。與此同時,需求側的變化也使開發(fā)商去庫存“壓力山大”。今年兩會期間,鄂爾多斯市長廉素坦言,還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消化全市的商品住宅庫存。隨著信貸收緊,目前二線城市也出現了去庫存壓力。像杭州,截至2013年底市區(qū)商品住宅存量達7.7萬套,供求比達到了1∶0.6。
信貸收緊給開發(fā)商造成了資金壓力,促使其調整銷售策略,以現金為王,跑量取勝。而部分開發(fā)商的跑量策略又反過來影響了消費者預期。“杭州作為第一個出現明顯降價信號的二線城市,將對購房者心理預期造成較大影響。”張大偉說,“在資金面趨緊的情況下,特別是庫存嚴重、新增人口數量放緩的城市,不排除再次出現樓盤降價。”
防風險與強兜底并重
《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
過去十年,中國樓市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長,但中間也經歷了約四次調整。業(yè)內人士認為,此次調整將更突出地域差異的特點。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研究員張旭表示,1月份70個大中城市價格整體變化幅度不大,但內部分化明顯加?。焊邘齑娉鞘新氏瘸霈F降價,而公共資源集中的一線城市,盡管房價漲幅有所收窄,但依然延續(xù)了兩位數增長。
“在信貸政策不會明顯放松的情況下,市場自發(fā)的‘降價換量’調整,要比單純依靠行政手段調整所產生的影響更大。預計在前期土地成交量大、庫存風險高的二線及三、四線城市,價格調整的趨勢還將延續(xù);而一線城市將延續(xù)上漲趨勢,但漲幅會收窄。”張旭說。
基于樓市現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告別了全國樓市調控“一刀切”的思路,首次明確提出“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
“由于市場分化已經比較明顯,再出臺全國一刀切的樓市調控政策已沒有必要。下一步調控的責任主體應該是地方。地方政府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出臺政策。”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認為,各地今年樓市調控應著重四大任務。一是嚴格防范風險,確保金融安全,根據地區(qū)差異,差別化的信貸政策必須堅持,防止投機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二是根據各地實際需求,把握好土地供應的節(jié)奏。三是政府做好“補位兜底”,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四是針對當前住房的主要矛盾,政策應繼續(xù)支持“夾心層”的住房需求。
在注重調控“差異化”的同時,今年樓市調控也有一條共同的原則,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在兩會上的話概括,就是“雙向調控”。
“雙向調控,就是不僅僅調控需求端,還要在供給端進行調控,在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的同時,還要滿足自住性需求。”秦虹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