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羅夫尼克古城的圖像被描繪在克羅地亞1993-2002年發(fā)行的50庫納鈔票的背面。在眾多的旅游目的地中,巴涅海灘是杜布羅夫尼克最重要的公共海灘 ,也是東西海灘俱樂部的所在地。這里還有名為科帕卡瓦納的充滿沙石的海灘,是鄰近的埃拉菲蒂群島的一部分,名字則源于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的同名海灘。歷史上許多塞法迪猶太人被吸引到杜布羅夫尼克這座歷史上的大海港來。1544年5月,滿載葡萄牙難民的船只進入海港。而另一位杜布羅夫尼克的仰慕者——喬治·蕭伯納在1929年訪問這座城市時說:“如果你想看到天堂到底是什么樣子,那么去杜布羅夫尼克吧!”杜布羅夫尼克同樣也在一些著名的電影和戲劇中被提及,在邁克爾·凱恩主演的電影《海底兩萬里》中,其中一個角色就提到了自己夢到來自杜布羅夫尼克的小精靈。
這里游人如織,旅游業(yè)十分發(fā)達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遺跡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以眾多的古建筑而聞名于世,如特爾斯泰諾植物園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園,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492年之前。同樣,歐洲第三古老的藥店也位于這座城市,藥店建于1317年,位于城市的小兄弟修道院里。杜布羅夫尼克古城在1667年大地震中幸存下來的少量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顯示了城市的建筑遺產(chǎn),最值得一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是建于16世紀的斯龐扎宮,它是目前國家檔案館的所在地。文藝復興時期哥特式風格的主教宮,展示了雕刻精美的吊頂和裝飾華麗的樓梯,目前是博物館的所在地。圣薩瓦大教堂則是文藝復興時期留下的又一遺跡,鄰近游人如織的圣方濟各會修道院。圣方濟各會修道院圖書館藏有30,000 卷圖書和22件羊皮紙手抄卷以及1500份極具價值的手寫文獻。修道院的展品包括一件15世紀鍍銀的十字架和銀質(zhì)香爐,以及一件18世紀的來自耶路撒冷的耶穌受難像,還有貝馬爾丁·古采蒂奇于1541年寫下的印刷精美的《殉教史》。
杜布羅夫尼克最讓人起敬的教堂是圣弗拉霍教堂,是為了紀念杜布羅夫尼克城的守護神于18世紀修建的,并且城市守護神圣弗拉霍的雕像在全城各處都可以見到,他對杜布羅夫尼克的重要性如同圣馬可對威尼斯的重要性。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巴羅克式大教堂是留給杜布羅夫尼克人的一筆財富。城市的多明我會修道院在外面看來類似于一座堡壘,但內(nèi)部卻包含了一座美術(shù)博物館及一個哥特-羅馬風格的教堂。而多明我會修道院的最大財富則是圖書館的220件羊皮紙手抄卷及大量有插圖的手稿、對珍貴手抄本和文獻的豐富的收藏以及大量的美術(shù)作品。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以眾多的古建筑而聞名于世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的標志是繞城超過3公里的城墻。朝向陸地一側(cè)的城墻大約有四到六米厚,而朝向大海一側(cè)的則要薄的多。而城墻上的炮塔系統(tǒng)則是用來保衛(wèi)脆弱的城市的。城區(qū)分為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有14~16世紀建的古城堡,建在一塊突出海面的巨大巖石上。城堡用花崗巖砌成,厚5米、高22米、長1940米,墻外有護城河環(huán)繞,東面是陸地,西面臨海。城墻上修有許多角樓和炮樓。城內(nèi)完好地保存著14世紀的藥房、教堂、修道院、古老而華麗的大公宮及壯觀的鐘樓。沿著山坡一排排紅瓦小房等古歐洲建筑夾雜著高大的旅館,五光十色,猶如一串串小珠。這些古建筑具有羅馬風格、哥特風格、文藝復興風格和巴羅克風格,風格迥異。街道和街燈的式樣也是中世紀的,是歐洲中世紀建筑保存較完好的一個城市。每到中午12時和晚6時,城堡內(nèi)36間教堂的鐘聲齊鳴,鐘聲回落在古城堡內(nèi)外,悠揚悅耳。新城建于中部濱海緩坡上,有現(xiàn)代化劇院、富麗堂皇的旅館以及其他旅游設(shè)施。這里的島嶼星羅棋布,林木茂盛,海水清澈,陽光充足,海岸風光旖旎,是旅游者向往的勝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