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一多揚為民之風
【少】今年代表委員開大會,限制市民出行少了;發(fā)言時空話套話的“官腔”少了;請假外出的代表委員少了……
(現(xiàn)場)“去年兩會的時候就感覺到交通管制明顯減少,原以為也就是一陣子的事兒。”紅綠燈前,北京市民張小姐指著與社會車輛一道等候放行的人大代表車隊說,“沒想到今年的交通管制措施更少,盡可能減少對大家出行的影響。”
南京藝術學院院長鄒建平是連續(xù)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對今年江蘇代表團要求的“不要在會議期間安排其他聯(lián)誼、招商、洽談等活動”頗有感觸。“代表們不是來交流感情的,不是來講面子和氣派的,而是代表人民來解決問題的。”他說。
(畫外音)人民兩會,兩會為民,看代表委員是否為了人民,就要看他能否抓住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反映老百姓切身需要的建議和意見,這是對代表委員們履職能力和水平的集中檢驗,更是會風的集中表現(xiàn)。
【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向污染宣戰(zhàn)”“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等回應民生期待的內容更多了;代表委員扎扎實實通過調研整理出來的議案、提案多了;每天晚上,在房間里認真研究材料、準備發(fā)言和接受記者采訪的代表委員多了;發(fā)言時,用直白的群眾語言講群眾心里話的多了……
(現(xiàn)場)一張塑料紙,一片毛氈,一件大衣。為了更好地準備今年兩會提案,年近六旬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作家何香久走進北京一個橋洞下的農民工聚居點,與十幾個農民工兄弟同吃同住三天。有了這段經歷,他說:“他們走進了我的內心,并且今后不會再走出去了。”從去年的農民工融入城市議題到今年聚焦他們的精神生活,其中凝聚著何香久對這個群體深厚的感情。
6日夜里11點,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qū)乃東縣貢桑養(yǎng)殖業(yè)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益西卓嘎仍在專心致志地修改自己的建議。“我發(fā)言的時候用漢語,回家給鄉(xiāng)親們宣傳會議精神和惠民政策的時候要用藏語。”她說,在用漢語已經寫好的第一稿上,在每一行文字的上方又工工整整地翻譯成藏語。
(畫外音)民有所呼,會有所應,這就是人民期待的兩會會風;心里裝著人民,扎扎實實為人民謀福利,這就是人民贊許的黨風、政風。
“好建議都是跑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陽光孤兒院院長楊紹軍說,“深入群眾,摒棄形式主義,杜絕官僚主義,提出的建議就能接地氣。”
可以想見,兩會上的為民之風必將進一步影響參加會議的黨員干部心懷人民、問計于民,以好作風破發(fā)展難題、解民生憂慮。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