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凝結而成的民族精神,是我們彌足珍貴的民族財富,是值得繼承并加以弘揚的。
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作用
古往今來,一切民族和國家在進步發(fā)展中都重視自己的歷史,都善待自己的歷史遺產(chǎn)。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國內外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在我國社會出現(xiàn)了各式各樣的社會思潮,其中,以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采取輕蔑的、否定的態(tài)度,甚至把歷史特別是把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說得一無是處的歷史虛無主義的泛起,為害甚烈,引起了一切關心黨和國家命運的人們的關注和憂慮。
在近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是作為同“全盤西化”論相呼應而出現(xiàn)的一種錯誤思潮。持“全盤西化”論者往往對民族文化、歷史遺產(chǎn)采取輕蔑、虛無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為民族文化虛無主義。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特別是人民革命的勝利,使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極大發(fā)揚,因而在一個長時期內,這種錯誤思潮受到了抑制。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在我們黨撥亂反正、轉入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歷史虛無主義作為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開始在中國泛起。一些人以“反思歷史”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從糾正“文化大革命”“左”的錯誤,走到“糾正”社會主義,認為我國不該搞社會主義,而應該讓資本主義充分地發(fā)展;從糾正毛澤東晚年的錯誤,走到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從詆毀新中國的偉大成就,發(fā)展到否定中國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從丑化、妖魔化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發(fā)展到貶損和否定近代中國一切進步的、革命的運動;從刻意渲染中國人的落后性,發(fā)展到否定五千年中華文明,等等。
歷史虛無主義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輕蔑黃土文明、頌揚海洋文明(藍色文明),把西方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價值觀念作為普世價值,反對共產(chǎn)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現(xiàn)代中國的歷史,而且對我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華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也恣意抹煞。在一些人的筆下,我們的民族不僅安于現(xiàn)狀、逃避現(xiàn)實,而且“愚昧”、“丑陋”,如此等等;把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和文化傳統(tǒng)說成是走向沒落的“黃色文明”,要現(xiàn)代化只有乞靈于西方的“藍色文明”。歷史虛無主義的一些鼓吹者喪失了起碼的民族良知,他們不但渲染民族失敗主義情緒,而且公開走上稱頌帝國主義侵略,稱頌殖民統(tǒng)治的道路。在他們看來,像琦善、李鴻章這樣主張妥協(xié)投降的人物,是實事求是的、明智的,是負責任的態(tài)度,是真正的“愛國”,而主張抵抗的林則徐等人則成了不負責任的蠻干。這一切,他們都作為一種新的歷史觀加以推銷。如果按照這樣一種所謂新的歷史觀,黑白可以顛倒,是非可以不分,忠佞可以不辨,那么,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愛國主義的旗幟,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又有哪一樣不可以摧之毀之呢?!
應當說,歷史虛無主義只是社會思潮的支流,但盡管是支流,我們也必須認真對待,因為持歷史虛無主義態(tài)度的一些人,是有很強的現(xiàn)實目的性的,是按照他們對現(xiàn)實的要求,來“改造”歷史的。當然,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這些觀點并沒有什么學術價值可言,因為他們從根本上違背了歷史事實;但從政治上看,這作為一種錯誤思潮,它的流傳和泛濫,會造成人們思想的混亂,甚至導致嚴重后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歷史被否定、被抹煞,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立足點。在蘇聯(lián)解體的過程中,否定和顛倒歷史大行其道,從全盤否定斯大林,到全盤否定列寧和十月革命,把社會主義說得一無是處,這是最終導致蘇聯(lián)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慘痛的歷史教訓是值得我們認真記取的。
歷史虛無主義所散布的種種言論,不僅涉及史學領域的大是大非問題,而且還直接關系到立黨立國的根本問題。是維護歷史本來面目,還是歪曲歷史真相;是高揚民族精神,還是鼓吹妥協(xié)投降;是從歷史主流中吸取精神力量,還是在歷史支流中尋找負面影響;是堅持唯物史觀,還是回到唯心史觀 。如果這些原則問題被顛倒、被消解,就會從根本上搞亂了人們思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失去立足和發(fā)展的思想基礎。“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這種持歷史虛無主義觀點的人,根本上是要搞亂人心,妄圖顛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這是值得我們高度警惕和認真對待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