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風”不除,基礎不牢。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讓各級黨組織以問題為導向,力除黨內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問題。這既是對我黨整風精神的一脈相承,也是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夯實黨的執(zhí)政基礎的重拳之舉。對存在的頑疾和固有思維定式等阻礙發(fā)展的“攔路虎”,要發(fā)揚釘釘子、勇于破冰的精神,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反“四風”的信心和決心。
古語有云: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春秋〕《論語·里仁》),又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唐〕李商隱《詠史》)。作風建設不容小覷,它關乎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民本位”和憂患意識,要帶頭示范,深挖思想、工作、作風和紀律四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要發(fā)揚整風精神,利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有效武器,對自身存在問題進行一一查擺,深刻剖析原因,做到層層剝絲抽繭,不隱疾、不避重就輕,要廣開納諫門路,廣泛征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群眾意見,對意見要持有“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做到虛心接受,整改推進,提升水平。
黨員干部要在實際行動上充分發(fā)揚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通過健全完善領導、部門、干部結對聯戶制度,組織黨員義工服務、選派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和常務書記,開展服務群眾公開承諾踐諾活動,堅持對群眾有益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群眾的事再小也要除,要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反“四風”行動所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黨員干部要把“基層課堂”作為人生最大的課堂,堅持到一線去、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為民辦實事好事,切實提高在一線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
(作者單位:云南省個舊市委組織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