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水利干部張生賢。因為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加快了中國第一次水利普查的進度,減輕了全國近百萬水利普查人員對4億多個普查數(shù)據的后期處理工作量,使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提前一個月完成。生前,他是廣東省水利電力規(guī)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工程咨詢部總工程師。
他是同事心中的“老牛”。生肖屬牛:熱愛工作、樂于奉獻,是一個孺子牛;精通業(yè)務、知難而進,是一個牛人;淡泊名利、不計得失,是一個憨牛。
2013年6月29日,張生賢因勞累過度,突發(fā)心肌梗塞溘然離世,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52歲。
2014年1月13日,中共廣東省委作出《關于追授張生賢同志“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號召全省廣大共產黨員以張生賢同志為榜樣,向他學習。
牛人老張:一項發(fā)明解決全國首次水利普查大難題
2010年1月,國務院決定用3年時間,在全國開展第一次水利普查。這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
2010年9月,廣東省水利普查辦公室成立,張生賢被抽調到省水普辦擔任質量控制組副組長。
半年過后,清查數(shù)據成果的省級審核全面展開。針對370多萬個清查對象,20多個專家在20多天的審核中,天天挑燈夜戰(zhàn)。但幾十萬張表格,需要一張張地審查,工作量不敢想象。
作為質量控制組副組長,張生賢一直在思考,能否編制一套軟件,解決數(shù)據質量監(jiān)控、審核工作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
于是他立即行動,先后用了20個晚上有針對性地編制了審核程序軟件,進行科技攻關。最后在水電設計院研發(fā)團隊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11月21日,初步編寫形成涵蓋全省7個專項的所有普查表,形成軟件包。
用軟件包進行核查,只用5分鐘就可以完成以前需要20個專家用20多天時間才能完成的審核工作,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以后的日日夜夜,他將自己從事水利工作30年的經驗和體會安插在審核程序之中。
2012年3月,審核輔助系統(tǒng)正式向全國推廣。2013年3月,該系統(tǒng)獲廣東省水利科學技術一等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