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剩女”多莫怪學制過長
一個人應該在學校里呆多少年,才適合走上社會?沒有標準答案。有人在學校里磕磕碰碰,念不下去走進社會后,卻如魚得水;也有人堅持念書,學成之后走出校園,在名利場上春風得意。當然,反面的例子也有不少。
不過,念完小學、初中和高中一共要十二年,有人覺得實在是有些“浪費光陰”。廣東一名政協(xié)委員最近提出,學制過長是現(xiàn)在社會上“剩男剩女”過多的原因之一,因為很多年輕人被“沒有實用價值”的學校耗去了太多的青春。
乍一聽還真有些道理,并且和不少民眾的抱怨契合,中小學一上就是十二年這個學制,好像還真是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但是,從深一層考慮,事實其實遠非如此。
首先應該明白的是,“剩男剩女”這個稱呼,如果不是開玩笑,那就很不合適。大齡單身并非“過剩”,而往往是現(xiàn)代生活方式導致的一種結果,很多是出于自己的選擇——真要把結婚當成人生頭等大事,難道還結不了婚?!
其次,一些高學歷的“剩男剩女”,表面看起來是因為在學校誤了青春,但實際上這不是根本。根本原因在于,他們很多人經(jīng)歷教育之后,人生的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其中包括婚戀觀。用先賢的話描述,他們之所以沒結婚,“非不能也,乃不為也”!用民間的觀察,那叫做念了書后,反倒“高不成低不就”了——總之,和上學時間長短沒多大關系。
當然,這么說并非說學制長就是好,也不是在支持教育專家“十二年學制符合人的生理和認知規(guī)律”的論斷,只是想說,學制過長并非催生“剩男剩女”的根本原因。
但人們?yōu)槭裁淳透杏X,過長的學制催生了“剩人”呢?原因其實在于教育質量,而不是上學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到底學了什么?一部分人到了大學,上碩士念博士,又有多少是根據(jù)個人興趣選擇,選擇之后又學以致用了呢?
正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少人給出了否定性的回答,所以一些人才堅定認為念這樣的書是一種“浪費生命”的行為,民間也才有呼應政協(xié)委員關于“壓縮學制”的聲音。
所以,不僅“剩男剩女”現(xiàn)象不必歸咎于學制太長,出來不適應社會,也不應怪學制太長,因為那是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原因。其實,年輕人沒法獲得社會資源,也不是因為在學校窩得太久,那是社會資源分配規(guī)則所決定的。
一句話,如果你的教學內容真是讓人們學以致用,而不是讀死書,應試,學一些沒用的東西,那么學制差那么一年兩年,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啟示與思考】
學制過長催生剩男剩女,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些道理,因為讀書時間長了,畢業(yè)晚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剩男剩女。然而,縮短了學制,難道就不會有剩男剩女問題?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更重要的是,縮短學制是一回事,而考慮剩男剩女則是另外一回事,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學制的問題,是值得討論的,也一直處于爭議之中。有些人認為現(xiàn)在的學制不錯,沒有改變的必要;有些人則認為現(xiàn)在的學制過長。全國人大代表陳華偉曾建議,將中小學學制由現(xiàn)行12年縮短為10年,將初中和高中(或中專)合并,采取“5十5”(小學五年、中學五年)學制,實施普及到高中的十年義務教育制度;全國政協(xié)委員許皋曾建議,縮短中小學學制到9年或10年。可將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學制調整為小學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的9年學制。“縮短中小學學制”的益處是可以看得見的,可節(jié)約家庭和社會成本,然而,學制的改變,卻需要科學的設計,需要全面的視角,而不是從一個方面考慮,更不能從剩男剩女的角度考慮縮短學制,那樣顯得過于輕浮。
剩男剩女是現(xiàn)代社會特有的形象。剩男剩女過多絕不是好事,但產(chǎn)生剩男剩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因素,更有個人的因素。很多人不是因為不夠優(yōu)秀而淪為剩男剩女,而是因為自己過于優(yōu)秀,在身邊找不到與自己相匹配的另一半而剩下;有些人則是因為過于看重物質,有些人則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原因不一而足。不是說學制過長與剩男剩女沒有一點關系,但至少不是那種“因果”關系。如果因為要減少剩男剩女而縮短學制,那就有點兒戲了。
剩男剩女現(xiàn)象應該引起重視,需要從多層面去化解,而縮短學制,也是一個需要討論的話題,但卻需要從很嚴肅的角度去考慮。因為涉及的人太多,且事關教育的方向、個人的發(fā)展等重大問題。
一言蔽之,剩男剩女現(xiàn)象很嚴肅,學制問題同樣很嚴肅,但從剩男剩女的角度考慮縮短學制,卻是無厘頭了。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jīng)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