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浪費”、“舌尖上的腐敗”……超標準的公務接待,令百姓深惡痛絕。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國家機關(guān)事務管理局深入開展國內(nèi)公務接待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各駐京辦事處接待數(shù)量同比平均降幅達70%。(據(jù)1月13日中國新聞網(wǎng))
駐京辦作為地方政府在北京的辦事處,負責著地方政府與在京對口單位的日常聯(lián)系工作,也負責接待地方到北京出差的辦事人員。在一定程度上講,駐京辦就是地方政府的“駐京臉”,駐京辦作風水平將直接影響地方政府的形象。然而,近年來,不少駐京辦暴露出的花銷過大、貪污腐敗等問題著實令人堪憂,不但嚴重損害了地方政府的形象,也引起了社會乃至中央高層的關(guān)注。正因如此,中紀委在2006年,將調(diào)查整頓駐京機構(gòu)列為了中紀委重點任務之一。
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駐京辦都能做到廉潔辦事、高效行政,以求切實維護好地方政府的形象。然而,個別駐京辦之所以會出現(xiàn)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的問題,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方面,不少駐京辦仗著“天高皇帝遠”,總覺得遠離地方政府的管理,就可以放松紀律要求,極盡可能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處理問題,有的甚至是沉迷于奢侈浪費,久而久之滋生出貪污腐敗的問題;另一方面,個別地方領導也把駐京辦當做自家的“京城娛樂場”,幾乎每次進京都要吃吃喝喝、大肆揮霍享受,有的甚至還要“滿載而歸”,有了地方領導的“指示”,駐京辦也自然就會越發(fā)地毫無顧忌、肆意妄為。
此次,借助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利契機,國家機關(guān)事務管理局重拳出擊,瞄準在個別駐京辦存在的奢侈浪費、大搞豪華接待問題,以及各辦事處作風上的不正之風,深入開展國內(nèi)公務接待專項整治,可謂及時給力、成效顯著。整改中,國家機關(guān)事務管理局既大刀闊斧地采取行動,嚴格公務接待項目、標準、范圍和程序管理,管住干部的“嘴”,更從“住、行、用、會”等方面開展專項整治,動真碰硬,狠抓整改落實。各駐京辦事處接待數(shù)量同比平均降幅達70%,這只是活動成效在數(shù)字上的表現(xiàn)。在接待量大幅下降的背后,更是各駐京辦作風上的切實提高,工作上的合乎規(guī)矩,以及公眾對這些看得見的成績的認可與肯定。
在這里,筆者認為,這股駐京辦作風上的整改風吹得很好、很給力。駐京辦在接待上搞“瘦身”,不單單是節(jié)省開支的小事,實際上更是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用實際行動為地方政府做的一次最好的“代言”。這是一種整改行動,更是一種示范帶動。這種節(jié)儉之風、廉潔之風,也恰恰是駐京辦應有的工作作風。希望這種作風能夠持久的延續(xù)和保持下去,讓駐京辦真正成為地方政府廉潔形象的“京城門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