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摔倒請將我扶起”悲滄之聲我們聽到了嗎?
看罷圖片新聞,心在滴血。“倘若我摔倒請將我扶起”的老人志愿者的“秀”求助,這是社會的悲哀,這是老人們無奈無聲的吶喊!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尊老愛幼一直是我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美德。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誰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別人做了好事,應(yīng)該得到社會的承認,得到眾人其中包括被救者家人的理解。但是現(xiàn)在社會人性的冷漠,已嚴重危害到我們整個社會,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
我們總是在拿“不敢扶”“扶不起”說事。蓄意放大了“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危言聳聽的負能量,把極個別“扶不起”當(dāng)成“老人摔倒便是訛詐”的“洪洞縣里無好人”,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冷漠尋找借口,把明哲保身當(dāng)做處世待人的座右銘。讓社會公德很受傷。
真的是這個社會到了“禮崩樂壞”的程度,“老人摔倒都是訛”嗎?事實上并非如此。自從南京“彭宇案”在公眾輿論中成了“好人被冤枉”、“司法不公”的典型案例,并被斥之為社會道德滑坡的標(biāo)靶。然而,彭宇案真相最終浮出水面,彭宇終于憑著良心承認是自己撞倒老人。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廣西版“許云鶴”事件也最終真相大白于天下:自稱“學(xué)雷鋒”扶倒地老人而被冤枉成肇事者的許云鶴,在交警部門展示其撞人監(jiān)控后,終于不再四處喊冤,承認自己就是肇事者。就連日前外國人撞到大媽也反誣“扶不起”,一時成為熱點熱聞,然而事實上是外籍小伙屬于無證駕駛無牌摩托車,違規(guī)行駛撞到一名中年女子。類似“扶不起”的案件發(fā)生多次,“訛人”最終被事實否定。
再看看12月19日沈陽下大雪,路面濕滑,一位騎電動車的小伙兒在行駛中撞倒了一位老人。騎車人趕緊將倒在雪地里的老人扶起,一邊連忙說對不起,一邊詢問老人是否感覺有什么不適。老人費勁地站起來,一瘸一拐地走了幾步后說:“孩子,我沒事,我有醫(yī)保,你趕緊上班去吧”!
“訛人”畢竟是極個別案例,然而社會總是在蓄意放大“訛人”的負面影響,不管是不是真的撞到人,都被稱為“做好事反被誣陷”的“訛人”,撞人者反倒成為見義勇為做好事的英雄,被撞的人反而被當(dāng)成“訛人”的代名詞。為什么我們一直活在謊言里?這個年代,真相,有些時候跟公平正義一樣,距離我們越來越遙遠了,有些時候,我們總不樂意去承認。
有人戲言:“等咱們老了千萬不要這樣。這樣下去,等咱們老了以后摔倒了,肯定沒人扶了,做好事的人都被‘訛人’逼死了!”一如“壞人變老”的論斷,被撞者訛人成了先入為主的想象;還因為在他們眼中,國人大抵如此。設(shè)若不是這樣,他們的批判如何立足,如何體現(xiàn)自己的道德感,如何展示冷若冰霜的高貴與悲憫呢?在“不是壞人變老了,就是老人變壞了”的感嘆聲中,很多人都將愛心與善舉埋在心中,并視明哲保身為最現(xiàn)實的哲學(xué)。
這是社會信任危機,讓道德話題再度“發(fā)酵”,大家都以“一葉知秋”的悲觀情緒來評判社會,放大社會陰暗面,非得像蟑螂一樣專門去找陰暗潮濕的角落,一個勁地去找社會陰暗面,心理上也會蒙上一層陰影。結(jié)果到處都是“疑鄰?fù)蹈?rdquo;懷疑一切。有人總是一味地感嘆世風(fēng)日下、道德滑坡;只看到太陽底下的黑子,大樹上面有害蟲,卻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好人好事層出不窮、蔚然成風(fēng),世上真的好人多。“倘若我摔倒請將我扶起”這是老人的渴望和期待,這無聲的吶喊是對社會公德的訴求,我們聽到了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