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廳算是香港飲食文化的代表,以方便快捷著稱。廣州風(fēng)味的茶餐廳與香港風(fēng)格的茶餐廳則稍有區(qū)別,口味更本地。大哥餐廳的菜牌上有將近400道菜,幾乎囊括了各種小吃、點心和特色主食。許多人沖著這里的一道干炒牛河而來,與常規(guī)的干炒牛河相比,這里的牛河顏色更重,幾乎是黑色的,烏黑透亮,初看以為是用了老抽,然而味道超絕,香氣四溢。榮太說,如果用老抽,會有一種發(fā)酸焦苦的味道,這里做牛河有秘訣,用了糖。這種做法是古法,用白糖熬成焦糖,再加入生抽豉油提味增色。類似古樸自然的菜品還有許多,門口有一個明檔,牛腩、牛雜什在鍋里翻滾,冒著熱氣;自然也少不了奶茶,順滑可口。
茶餐廳因為其方便快捷,越來越成為廣州年輕人經(jīng)常聚會的場所。廣州許多茶餐廳以“親屬”命名,在廣州走一圈,可以看到表哥、表妹、表叔、表舅……這些都是茶餐廳的名字。吳一凡是廣州人,標(biāo)準(zhǔn)的吃貨,他熟悉廣州大街小巷的餐館就像熟悉自己手掌上的紋路。他開了一家吳係茶餐廳,也是備受廣州吃貨推崇的一家。與大哥餐廳的古樸自然相比,這里明顯時尚現(xiàn)代許多。這個店名取得巧妙,在粵語中“唔係”意思為“不是”,意思是這不光是一家茶餐廳。菜品也都質(zhì)樸,白灼豬肝火候恰好,口感清脆,細(xì)嫩無渣;自然也少不了冰鎮(zhèn)菠蘿油,烤得熱熱的菠蘿包,里面夾上冰鎮(zhèn)的黃油;鹵水牛百葉沒有任何異味,只有鹵水的清香,配菜是鹵水白蘿卜,加上幾根青青香菜的點綴。
廣州美食家閆濤說,生活在廣州的眾多理由之一是:離香港近。在上世紀(jì)八九十年代,中國很多流行風(fēng)尚皆來自香港,而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在飲食上也與香港互相影響,互相成全,茶餐廳文化即是其一。如今在廣州有數(shù)量眾多的茶餐廳,茶餐廳不僅僅是吃飯的地方,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與生活態(tài)度,其中融合了香港的快與廣州的慢。
宵夜:一晚上吃五頓夠不夠?
在廣州的第一頓宵夜,自然是一鍋“南方的粥”,一煲潮汕砂鍋粥。在一家狹仄的小館子里,幾個朋友均分一鍋蝦蟹粥,寒涼的冬季頓時感覺溫暖。在廣州的街頭,潮汕砂鍋粥遍地開花,其迅猛姿態(tài)已經(jīng)超越廣州本土的艇仔粥。在廣州美食記者江惠美看來,市面上的砂鍋粥大同小異,每一家與每一家的滋味相仿,已然失去了不少樂趣。“粥為了顯得口感順滑芳香,都會加入不少豬油。”江惠美說。
他們推薦另外一家粥店:蛇仔明水蛇粥,開在番禺洛溪新城美食街。一條街上都是各種宵夜,凌晨兩點還人氣爆棚。水蛇粥在廣州也是市井尋常食物。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吃蛇都是高消費的行為,而水蛇價格便宜,只有在喝一碗水蛇粥時,廣州人才有了大眾狂歡的快感。
“蛇仔明”是廣東人常見的花名綽號。這家小店里除了水蛇和田雞,沒有太多菜肴。水蛇現(xiàn)點現(xiàn)殺,由順德師傅主理,燜蛇、焗蛇、蛇碌和蛇粥,新鮮上桌,剛好夠湊一桌菜。許多北方人不知道蛇碌是什么,這是粵菜中的叫法,指蛇去皮后肉連骨的部分;在喜歡吃蛇的地方,椒鹽蛇碌是常見的吃法。重點還是蛇粥,一碗粥內(nèi)已經(jīng)包含了蛇皮、蛇肉、蛇雜,并且各有千秋:蛇皮滑爽;蛇膽一口咬破,吃蛇膽需要一點勇氣,那種苦味是一種冒險;蛇肉本為棄物,只吃其粥內(nèi)的甜鮮,但以手拿起,絲絲咬下,也是聊天時光最佳的消遣動作。
吳一凡身材魁梧,腦子里卻藏著一幅廣州宵夜地圖,甚至精確到哪一家?guī)c關(guān)門打烊。除了愛吃,他還是個單一麥芽威士忌愛好者,也是阿森納的鐵桿球迷,別人車?yán)锓胖闼?,他在車?yán)锓胖黄孔约鹤龅陌姿陕队汀K麕е覀冇巫咴趶V州的大街小巷,邊走邊指點:這里的腸粉不錯;10年前這里有廣州最好吃的糖水,現(xiàn)在不行了;這家的燉盅很有名……
宵夜文化暗含了廣州平實的性格,隨處的街角就有開了幾十年的老店,一家人苦心經(jīng)營。華貴路上的源記腸粉是廣州街頭受追捧的一家腸粉店,有露天的座位,到了凌晨還是人頭攢動。吳一凡說這里的腸粉不是廣州最傳統(tǒng)的布拉腸粉,但是味道也相當(dāng)不錯,同時還能感受周邊最傳統(tǒng)的西關(guān)風(fēng)情。這家拉腸是鐵板腸,皮面薄透嫩滑,牛肉伴著些許韭黃,淋上秘制的辣醬,酸酸的,很開胃。當(dāng)晚的源記腸粉沒有了燒臘油的滋味,美中不足的是稍微油膩。
離源記腸粉不遠(yuǎn)的是開記甜品,這是廣州糖水老字號,招牌糖水是香草脫衣綠豆沙。吃甜品的同時,吳一凡從旁邊小賣部里買了一瓶沙示汽水。沙示汽水猶如北京的北冰洋汽水,其中承載了一代人的童年味覺。沙示汽水有點淡淡的藥味,口感很是別致。開記甜品的小吃則樸實。夜晚的風(fēng)有點兒涼,周圍都是閑散的人們,從一份小吃之中我們得以確認(rèn),廣州的確是美味的天堂。
■ 年味
盆菜過年正當(dāng)時
樸永忠是朝鮮族人,已在廣州生活了20多年,他在一個偏僻的地方開了一家雄記酒家;除此之外,他還是電視臺的嘉賓主持,教觀眾做菜。雄記酒家的招牌是盆菜。快過年了,他們需要大量備貨。每天來這里吃盆菜的人絡(luò)繹不絕,訂購盆菜春節(jié)在家吃的也大有人在。樸永忠說,這里每年春節(jié)都會預(yù)訂出2000多個盆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