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的基本類型
花兒其實是學術界的一種叫法,當?shù)厝私凶?ldquo;漫花兒”,更準確地說叫“漫花”,由于當?shù)匕l(fā)音多帶“兒”音,所以“漫花”外人聽起來就是“漫花兒”了。從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兒”的關鍵在于“漫”,與我們常說的“漫談”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花兒會”這天,青年男女就會背上干糧,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兒”,類似其他地方的趕廟會或踏青。他們以歌會友,或單打獨唱,或一問一答,互相對唱,總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兒” 根據(jù)“花兒”的發(fā)源地,
漫花兒
我們可把“花兒”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河州花兒”,發(fā)源于河州地區(qū),大致相當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轄域,遍及臨洮、康樂、和政、廣河、永靖、夏河等縣,有的流傳到寧夏。
第二類叫“洮岷花兒”,在洮岷地區(qū),即甘肅省的臨潭、岷縣、卓尼一帶。
第三類是“西寧花兒”,發(fā)源于西寧地區(qū),即青海省的西寧、湟源、貴德、樂都、循化一帶。
花兒曲調(diào)多稱“令”,有大令、小令之分。大令旋律悠長、結構清晰,大多用真假聲相結合的方法演唱,如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小令節(jié)奏規(guī)整,樂段結構內(nèi)變化較多,旋律受小調(diào)影響較多,多用真聲演唱,如《一對白鴿子》。
花兒的內(nèi)容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花兒以愛情為主線,廣泛地展現(xiàn)著各個時期的社會生活,多側面地反映著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不但在藝術上達到了較高的表現(xiàn)水平,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珍貴的史料性?;緝?nèi)容可分為情歌、生活歌和本子歌。情歌是花兒的主體.藝術水平高超,充滿思想激情,集中了歷代人民群眾的天才智慧,是花兒中最動人、最精彩、最豐富的部分,產(chǎn)生的時代遠,流傳的時間長,有著多方面的價值。生活歌主要指的是情歌之外的反映人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花兒,它可說是情歌的副產(chǎn)品,但從發(fā)展的趨勢看,前景是相當廣闊的,人們正在用花兒的形式,表現(xiàn)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花兒主要以愛情為主調(diào)
本子歌花兒唱詞有“散花”“本子花”之分。單首或幾首獨立成篇表達比較簡單內(nèi)容的屬于“散花”反映歷史故事的花兒則屬于“本子花”的范圍,以表現(xiàn)內(nèi)容與故事的聯(lián)貫和富有敘事性為特征。“本子花”的最早提出者是1940年出版《花兒集》的編著者張亞雄先生。“本子花”是以編唱歷史故事為主旨。衡量一個歌手的優(yōu)劣,不但要聲嗓好,還需演唱“本子花”。因為“本子花,涉及的內(nèi)容廣泛,是考驗歌手知識水平的關鍵。利用歷史故事起興,以表達多方面的情感,是“本子花”的變體,“本子花”是大量存在的,由于內(nèi)容的龐雜及對演唱者的過高要求,影響了自身發(fā)展和傳播。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本子花”中的藝術精品還是隨處可見的,特別是一些用本子起興的花兒,前后結合緊密,借古抒情,古為今用,自成一體,別有一翻情趣。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