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還請別玩“隱身術”
近日,2.3萬平方米的貴州黔南州23家州級政府部門單位,大玩“隱身術”。經過記者眾里尋他千百度,才發(fā)現州農業(yè)局躲進了居民樓,州檢察院藏進了商貿城,其余的政府單位更是無處覓芳蹤。好個“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只是這場“隱身秀”,表演者可并非僅僅是這23處辦公樓。
“隱身”的是民主決策。州信訪局、廣電局、民政局、州計生委等十幾個政府單位的辦公樓在短短十天之內遁地消失。原來今年9月23日,黔南州冒雨舉行了一場棚戶區(qū)改造現場會。會上州領導力排眾議,當場拍板,馬鞍山棚戶區(qū)改造實行“整體規(guī)劃、連片開發(fā)”,涉及到23家州級單位辦公樓不管新舊統(tǒng)統(tǒng)都要拆遷。領導一句話,便能毀千萬廣廈?城市規(guī)劃不是應該經過民主討論、科學決策么?難道這民主決策機制都一起“隱身”了么?
“隱身”的是服務意識。幾十個職能部門集體搬遷,居然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想到告知老百姓。市民辦事找不到州政府部門,出租車司機找不到地方,就連一些州里職能部門之間的工作人員也相互找不到了。政府是服務機構,老百姓連辦事的門都找不到,何談“為人民服務”。從九月份搬遷到現在,不知耽誤了老百姓多少事情,不知這幾百號公職人員心里可有一絲愧疚感。雖然這些職能部門辦公樓“隱身”了,但幾百號公職人員心中的服務意識難道也“隱身”了么?
“隱身”的是民生工程。這場“大變政府樓”到最后必然是棚戶區(qū)改造這項民生工程的“隱身”。國家啟動棚戶區(qū)改造本來是為了改善百姓的居住條件,可黔南州的地方政府卻把它當成了搭車蓋樓、順風搬家的借口。2萬多平米的州直單位辦公樓無論新舊全部拆除,重新修建必將擠占大量的民生資金。本該用在刀刃上的民生資金用來打造這50億的城市綜合體形象工程,恐怕能落到棚戶區(qū)老百姓頭上的好處寥寥無幾。
黔南州政府這場“隱身秀”確實別出心裁,只是百姓對政府的信任感也從此“隱身”。城市建設、地區(qū)發(fā)展需要百姓共同努力,這樣的現象若聽之任之,失了民心,何談發(fā)展。還請黔南州政府快快收了“神通”,盡快“顯形”。
10天拆除18家機關單位,他們要干嗎?
10天拆除18家機關單位,其中包括尚未裝修結束的辦公樓。如此大手筆的拆遷項目是要干嗎?答案是此地要進行棚戶區(qū)改造,然而再愚鈍的觀察者也看的真切,這些“樓外面貼著嶄新的瓷磚,里面墻上看上去也剛粉刷過不久”的機關辦公樓,壓根就和棚戶區(qū)扯不上半點關系。但在“一聲令下”中,它們在十天之內從建筑變成了瓦礫。
棚戶區(qū)改造是中央讓老百姓從憂居變宜居的惠民工程,也是未來經濟增長點之一。在新聞中我們也看到,辦公樓周圍的確有破舊的民宅憂居,它們無疑是棚戶區(qū)改造的重點。但在城市規(guī)劃者的藍圖下,棚戶區(qū)并非一個萬能的“筐”,那些功能良好、設備完善的機關辦公樓不應該被丟進來。
此外,一些公共設施良好、建成年份并不久的居民樓也被畫在大拆大建的圈里。“打造城市亮點景觀,提高土地的價值”是當地媒體給的說法,想必當地政府也都是這般通盤考慮的。然而某些城市改造中,并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從成本、民意等方面,是不是應該做更多的考量呢?
新聞中,有民眾表示“這樣的棚戶區(qū)改造讓人看不懂”,也有人說“算不來帳,敗家子”。豈止是他們看不懂,想必看過新聞的人都會有這樣的質疑。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本應該在更多的時候考慮到群眾的感受,畢竟老百姓的評價將是對自己政績的重要評分標準。如今有群眾不叫好,那是不是也應該拷問當初“一聲令下”者的初衷呢?
還有個細節(jié)讓人鬧心。新聞中那些機關通過外租來維持辦公秩序,不僅百姓辦事不方便,找不到場所,那動輒幾十萬的租金也是一筆不菲的公帑消費。有人說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分娩前的陣痛”。如此有才的話放在新聞語境中,的確聽起來有點諷刺。
中組部已經推出考核新規(guī),重拳破除了地方政府GDP的盲目崇拜,相關部門也就“要求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清理辦公用房”有著明確說法,城鎮(zhèn)化建設中央也明確要求“不搞大拆大建”。這些都是為防止地方政府用公司化的方式來完成發(fā)展任務。河南盧氏縣委土坯房中辦公是我們強加不了的安貧樂道,但某些地方政府也應該在為民謀福祉的進程中,多些精打細算。圖紙上的建筑固然讓人向往,但實用的還是那健在的辦公樓。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