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民獲知“葡人圖占附近地方,狡謀奢望,志在必逞”,④“割地之慘,就在目前。”⑤決定“集合大團,力籌挽救”。香山、廣州和香港等地人民先后成立了“勘界維持會”,向政府反映輿論民情,提出交涉方針。8月25日,香山縣勘界維持會通過《聯(lián)力九十八鄉(xiāng)民團章程》,宣布成立民團,拿起武器,抗擊澳葡,保衛(wèi)家鄉(xiāng)。人民的奮起斗爭,抑阻了交涉中的妥協(xié)趨勢。清政府不得不表示“下系輿情”,在談判中“格外審慎,妥籌兼顧”,堅決駁拒葡萄牙殖民者的無理要求。馬沙鐸風訛詐手段達不到預期目的,便于11月14日第九次會議上“拂袖而去”,悍然破壞談判。
中葡雙方在香港的談判破裂后,葡萄牙當局企圖用武力實現其擴張計劃。1910至1911年間,澳門先后發(fā)生了路環(huán)血案和浚海交涉兩大事件。
路環(huán)位于澳門南面8公里的海上,是十字門的入口,澳門的前哨,面積6平方公里,原名九澳,后又以島西部的路環(huán)村作為島名。1864年,葡人侵入島上的荔枝灣,占地數十畝建造炮臺,屯兵一二十人。1910年7月,澳葡又借口“剿匪”,派兵進攻路環(huán)。島民奮起自衛(wèi),三次打退侵略者的進攻,并奪回葡人在島上的炮臺。其后澳葡增調軍艦,傾其全力圍攻該島。8月4日,葡軍在島上登陸,大肆燒殺搶掠,“村民數百家慘遭鋒鏑以死”。①村民撤退乘坐的漁船,亦被葡艦追逐擊沉,38人葬身魚腹。②路環(huán)的喋血引起人民的強烈義憤,紛紛要求清政府廢約收回澳門。清政府也迫于情勢,再次派遣駐法公使劉式訓前里斯本,要求葡萄牙恢復澳門劃界談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11年初,葡人又在澳門附近海面和內河航道上大搞疏浚工程,企圖通過這種手段取得對內河外海的控制權。7月,在廣東人民強大的輿論壓力下,粵督張鳴岐一面派員同澳門葡萄牙當局交涉,要求立即停止疏灘工程;一面派二十五鎮(zhèn)參謀官黃士龍巡查澳門附近防務,制定“軍事與商業(yè)并舉”的掣馭澳門的方案。在軍事方面,加強北山嶺的灣仔炮臺,使兩處互為犄角,同時對各隘口亦加派軍隊駐扎;在商業(yè)方面,政府鼓勵和支持資本家加強香洲埠建設,并在灣仔開辟商場,動員澳門商民移遷其它地方開業(yè),以抵制澳門商務。8月25日,廣東政府派出新軍1000多人,還有軍艦4艘加強前冊地區(qū)防務,同時照會澳葡當局,要求其立即停止疏浚工程。中國政府加強前山防務使澳葡當局十分驚慌。8月底,葡人被近迫表示“愿化干戈為玉帛“,宣布停止疏浚工程。
二、辛亥革命后中國人民收復澳門的呼聲
辛亥革命后不久,葡萄牙公使又于1913年向中國政府遞交照會,提出劃定澳門界址問題。1914年,中國外交部同葡使就此事進行談判。由于葡人堅持1909年在香港談判時的無理要求,雙方未能達成協(xié)議。此后葡人拒不遵守維持澳門界址現狀的原則,繼續(xù)其擴張活動,1919年再筑青洲堤,開辟青洲北部地區(qū)。中國政府抗議無效,隨即派軍隊前往阻止。澳門邊界頓形緊張,葡人被迫停止筑堤。1920年1月30日,澳葡公開聲稱,此次停止工程,純是因外交關系,接受英國方面勸告,,并無其他緣由。①當然這只不過是葡人的權宜之計,不久形勢緩和,就繼續(xù)把工程完成了。1921年,澳門界務問題曾在太平洋和平會議上提出公斷,可是會議認為問題復雜難斷而作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