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紅鹿河谷掀起了一股“恐龍熱”,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學(xué)家蜂擁而至,在全長27公里的范圍內(nèi),挖掘出300多具保存完整的恐龍化石。這些恐龍骨骼大約代表60種不同種類的恐龍。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學(xué)家斯頓伯格博士把這些恐龍化石復(fù)制成原形,將其中有代表性的四具標(biāo)本留在公園中陳列。
其他大部分骨骼藏品已經(jīng)從公園搬到公園西北的皇家泰利爾古生物博物館安家落戶。博物館以第一個在這里發(fā)現(xiàn)“艾伯塔龍”的古生物學(xué)家J.B.泰利爾命名。這里陳列著很完整的“艾伯塔龍”,屬于肉食性的霸王龍,眼睛長在頭骨較高的部位。這里陳列的還有頭甲龍、角龍、鴨嘴龍等恐龍。這座博物館還設(shè)有一個高大的溫室,里面種植著不少曾與恐龍一起生活過的古老植物,有些還是恐龍的食物,如樹蕨、蘇鐵、羅漢松以及一些寄生的有花植物。
現(xiàn)在,這座恐龍公園盡量保持著原始的自然狀態(tài)。這里還成了種類繁多的鳥類棲息所。冬天有叉角羚羊和白尾鹿等珍稀動物來此繁衍生息,這又為恐龍公園增添了新的生機。
大部分骨骼藏品已經(jīng)從公園搬到公園西北的皇家泰利爾古生物博物館安家落戶
此外,在上世紀(jì)50年代在艾伯塔省發(fā)現(xiàn)的爬行動物角的化石,被存放在渥太華的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內(nèi),兩名加拿大古生物學(xué)家透過對其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了一頭形似犀牛大小、約8000萬年前生活在艾伯塔省的新品種恐龍。
這種最近被命名為“異型角龍”的部份頭顱化石,最早于1958年在亞省南部巖石積層中被一名美國古生物學(xué)家朗斯頓發(fā)現(xiàn)并挖掘出來,朗斯頓將這些零星化石存放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據(jù)此間世界日報報道,這種生活在艾伯塔省的新品種是雄性“異型角龍”,成年體重約3000公斤,嘴巴像巨型鳥喙,屬草食性恐龍,頭部至頸部長滿大大小小的尖角,在頸部連接背部處突兀出兩個巨大尖角,成年恐龍體型如犀牛大小,樣子威猛 。
遠(yuǎn)看加拿大自然博物館
世界聞名的恐龍公園
艾伯塔省恐龍公園自然景觀以谷地和草原為主,是世界著名的恐龍化石寶庫之一,不僅數(shù)量豐富、種類繁多,而且保存完好,為世人所矚目。在艾伯塔省恐龍公園不僅可以看到,荒原的奇形怪狀所形成的石柱、山峰和重重疊疊的彩色巖層,以及其他奇觀異景,還可以看到追溯到七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化石。走進(jìn)艾伯塔省恐龍公園,這個充滿歷史氣息的地方,可以感受豐盛的視覺體驗以及心靈感觸的召喚。
加拿大有15處世界遺產(chǎn),艾伯塔省恐龍公園和艾伯塔省的落基山脈、沃特頓冰川國際和平公園、魁北克省的魁北克古城區(qū)和米加沙國家公園、安省的里多運河、新斯科舍省的盧嫩堡古城、BC省的安東尼島等文化和自然的珍寶一樣,是加拿大的驕傲,包括了加拿大最壯闊奇美的自然景觀以及最悠久濃厚的歷史韻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