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經常給自己的身體洗洗澡,為了干凈,為了健康;也需要經常給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洗洗澡”,為了除去蒙在思想和行為上的各種“灰塵”。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18日召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教育實踐活動要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同樣,一個政黨也要經常給思想和行為“洗洗澡”,才能清除不良作風和習氣。
“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分析發(fā)生問題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保持共產黨人政治本色。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認真真 “洗洗澡”,是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邏輯必然,也是革除“四風”之垢、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要怕疼、怕癢,殊不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尖銳的批評雖逆耳,卻是督促自身改正缺點、解決問題的動力。因此,作為黨員干部,應該懷著“聞者足戒、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敞開胸襟虛心接受批評。
一個思想純潔清澈的人,行為一定是純潔清澈的;一個能夠時常“洗洗澡”、認真“洗洗澡”的黨員干部,才能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才能始終與群眾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言行上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給思想和行為 “洗洗澡”,關鍵在于“洗什么”“如何洗”。“洗什么”,就是要認真對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對照改進作風的要求,深入分析“四風”問題的原因和根源,找準“灰塵”所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新時期,黨員干部必須經常自我反省,解剖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時刻檢查自己的思想、道德、作風是否受到不良風氣的污染,經常查找自身存在的不符合黨和人民利益要求的缺點與不足。
毋庸諱言,“四風”問題在一些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必須實行內外兼治,把“四風”行為及其背后的思想“灰塵”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清洗,才能既解決思想問題又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外化于形、內化于心。
“如何洗”,就是要以整風的精神,勇于自己找“灰塵”,把思想、行為上的灰塵都找到,不留死角;還要勇于幫助別人找“灰塵”,幫助他們凈化思想,規(guī)范行為。堅持做到“洗干凈”,徹底清除附著于身體上、思想上、作風上的不實之“泥”,浮夸之“泥”,教條之“泥”,形式之“泥”,腐敗之“泥”。
一些人對自己存在的問題不加理會,對同志存在的問題視若無睹,“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讓其“洗洗澡”,他就放溫水慢慢泡,把“洗澡”變成“泡溫泉”,不痛不癢。長此以往就會敗壞風氣,造成不良影響。
要洗好澡、洗干凈,就必須打好香皂狠勁搓,還要每天洗、經常洗。將洗污去垢作為經常性的工作來抓。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把群眾的需求、群眾的呼聲作為“洗洗澡”的清泉,將組織紀律、黨章黨規(guī)作為“香皂”、將法律法規(guī)作為“絲瓜瓤”,好好沖、全面擦、狠狠搓。
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往往是抓一抓,好一點;松一松,又抬頭,搞不好就會變成一陣風。正因此,中央強調必須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相信和依靠群眾,切忌泛泛而談,力戒流于表面,誠心誠意依靠群眾、接受監(jiān)督,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走過場,緊緊圍繞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從面上查,往根上治,把自我凈化“洗洗澡”的成果體現(xiàn)到實際問題的破解上,反映在工作作風的改變中。
歷史經驗表明,“批評的武器一定不能丟”。黨員干部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既是查找問題發(fā)現(xiàn)不足的好辦法,同時也是敢于亮丑、不怕揭短的高姿態(tài)。因此,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洗洗澡”必需的手段。有了這種勇氣和胸襟,廣大群眾才會打消顧慮、暢所欲言,掏心窩、講實情,形成寬松氛圍和良性互動,幫助黨員干部洗去塵垢。也只有定期 “洗澡”,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及時凈化黨的肌體、凈化黨的隊伍,使黨員干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始終以赤子之心為人民服務。
敢于洗洗滾水澡,洗掉心中的貪欲;善于洗洗熱水澡,洗掉身體的污垢;經常洗洗冷水澡,洗掉生活的躁動。去年年底,中央政治局出臺“八項規(guī)定”,狠剎奢侈浪費之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是一種“洗洗澡”;中紀委發(fā)起紀檢監(jiān)察系統(tǒng)清卡退卡行動,也是一種“洗洗澡”。既然洗,那就要把“洗洗澡”的精神吃透,既要全面,又要徹底,這樣才能洗出效果,達到自我凈化的目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