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一次毛澤東明確交代鄧小平說,由你主持一個政治局會議,把“文革”的結(jié)論做一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令毛澤東失望的是,鄧小平明確回答說,“文革”的結(jié)論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適宜。
在“文革”中,江青是一個十分特殊的人物,她秉承毛澤東的意旨,迫害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她挾嫌報復,只要她看不慣的人都會加上各種罪名加以迫害;她殺人滅口,只要是知道她的一些底細的人,便指使爪牙們?nèi)コ遥⑦@些人關(guān)押批斗,置之死地而后快。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就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當然,毛澤東對江青的情感也很復雜:有一些事,比如發(fā)動“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前奏曲”,他交給任何人也不放心,就讓江青秘密去干;有些“戲”他期望江青能演好,可是江青演砸了,令他恨鐵不成鋼。他對江青不滿意時,還說:“江青無大錯,離婚影響不好。”
殊不知,由于毛澤東在“文革”中重用江青,不僅使她的職務扶搖直上,而且她自己也私欲膨脹,出盡洋相,搶盡風頭。像這樣一個特殊人物,在史無前例的“文革”當中,她怎么可能少說話呢?
到1973年,開國元勛們已經(jīng)打倒的打倒,死的死,病的病,在江青的眼中,影響他們奪權(quán)上臺的最大障礙莫過于周恩來和鄧小平。
本文前邊說的“風慶輪”事件,還有“蝸牛事件”,禁映電影《海霞》、《創(chuàng)業(yè)》等都是江青發(fā)難造成的。
當毛澤東對周恩來在中美會談中的一些做法不滿時,江青馬上跳出來,說這是犯了投降主義錯誤,是“宋江”要架空“晁蓋”,在批判周恩來的同時,還要說這是我黨的第十一次路線斗爭,他(指周恩來)是要迫不及待地取代毛主席。事后,毛澤東找周恩來和王洪文談話說:“這次會(指批判周恩來的會)開得好,很好。就是有人(指江青)講錯了兩句話,一個是講十一次路線斗爭,不應該那么講,實際上也不是。一個是講總理迫不及待。他(指周恩來)不是迫不及待,她自己(江青)才是迫不及待。”
毛澤東對江青一針見血的剖析反映了偉人的睿智,也說明了毛澤東生前是絕不會把黨和國家的大權(quán)交給“四人幫”一伙的。
同時,江青還分別在1974年1月25日和1月27日背著黨中央、毛主席在首都體育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召開大會,叫囂“批林批孔”,影射攻擊周恩來。江青還濫發(fā)淫威,當眾點名批判郭沫若,當眾讓人摘下總政副主任田維新將軍的領(lǐng)章和帽徽。
據(jù)曾任周恩來秘書的姚力對筆者回憶,江青還曾于1974年上半年的某一天,親自帶了20多個人來到中南海西北門,讓人叫來周恩來,就在大門內(nèi),江青頤指氣使地批判周恩來搞投降主義,是經(jīng)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折騰了半個多小時才揚長而去。事后,江青還洋洋得意地說,她是帶頭到國務院去“點火燒荒”。
在那段時間里,毛澤東對江青是不滿意的,但他畢竟是八十多歲的老人,有些事處理得已經(jīng)不再是得心應手了。比如他曾對身邊人說:“叫總理把江青趕出政治局!”在“文革”那段特殊歲月里,毛澤東的話一直是一言九鼎的,如果毛澤東真的不想再使用江青,哪怕就是留在政治局,也完全可以讓江青變成一個擺設而不會讓她發(fā)揮任何作用,顯然,他并沒有下決心將江青趕出政治局。
“山河百戰(zhàn)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這是新中國成立初周恩來在國畫大師徐悲鴻的一幅《奔馬圖》上的題詞。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歷經(jīng)無數(shù)次艱難險阻后終于在鄧小平的帶領(lǐng)下,走上了改革開放這一富國強民的道路。但我們還要牢記歷史,因為那段歷史對全黨、全國人民都是個永遠的教訓。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