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科學治理地球的硬傷——荒漠化)
穿越沙漠的公路 資料圖片
編者按
荒漠化是地球的硬傷,是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最近,由聯(lián)合國組織在我國召開的“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使得全球荒漠化的嚴峻形勢再次引起了世界的關注。會上,我國治理庫布其沙漠的成功經(jīng)驗,以及引入企業(yè)參與荒漠化治理的“公益性可持續(xù)商業(yè)治沙模式”,使人們看到,有效治理后的沙漠也可成為人類的美好生存空間。
專家們認為,庫布其沙漠治理對全球防沙治沙有借鑒和學習價值。
遏制荒漠化,讓沙漠變得更好,能夠減少貧困,使人們可持續(xù)地使用土地?,F(xiàn)代節(jié)水、土壤保持、防沙固沙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發(fā)展,為治理荒漠、發(fā)展分享沙漠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科院蘭州分院院長王濤教授:
治理荒漠化的“中國經(jīng)驗”
荒漠化旱災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土地退化,主要是氣候原因,包括風勢、水勢、生物多樣性的退化。主要影響北方地區(qū),受影響人口大約3億人,年損失約540億元。中國幾千年前的古老長城,已被沙漠淹沒,植被破壞非常嚴重,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常年受沙塵暴的影響。大概到2000年,荒漠化在中國北部地區(qū)實際呈逐年增長的趨勢。
中國從60年前開始,就開展了防治荒漠化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受到了國際組織的認可和贊譽,包括聯(lián)合國發(fā)展署。中國加入聯(lián)合國防治沙漠化國際公約后,出臺了防沙治沙法,從200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另外還有一些國家級的大型防沙治沙的項目,比如說“陜北防護林”體系,這個項目實施了30多年,取得的成就比較顯著。另外還有國家的退耕還林項目,中國政府大概投資750億元實施。
另外,中國有一些比較成功的防沙治沙的方法,尤其在保護鐵路、公路方面。中國成功地保護了長達40多公里的鐵路干線。通過40年的保護工作,中國建立起了沿鐵路線的一道防護林。整個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是全世界最長穿越沙漠的高速公路,中國制定出公路沿線防沙的地帶,很多的工程師、很多技術專家都參與進來。
從2000年開始,中國北方的沙漠化土地面積有所下降,現(xiàn)在每年應該下降1000多平方公里,總體來看一共有10%的沙漠化的土地得到了控制,另外還有其他12%的土地得到了改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