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現(xiàn)象。把自己的成績和讀書意愿換算成具體的金錢數(shù)字,然后跟目標學校談生意,這樣精明世故的學生和家長是讓人感覺可怕的。在筆者看來,一切填報志愿的選擇的標準只有那么幾條,包括孩子的興趣愛好,某一學科在本校的優(yōu)勢教學科研地位,孩子對這個學校的認同以及這個大學的社會影響力,但絕對不包括這個學校會不會給高考狀元多少多少獎學金。不是說一點都不在乎錢,而是在目前的體制下,作為高考狀元,無論家庭多貧困,在獲得各級政府的獎勵補助之后所獲得物質(zhì)收益,已經(jīng)遠遠的超出這個學生大學四年的花費和開支,簡言之,這些高考狀元讀大學不存在物質(zhì)條件達不到的原因。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是要看志向和興趣,而不是看對金錢的態(tài)度,如果說以這點小錢來和北大清華談判,筆者的建議是,直接拒絕,因為如此有金錢和生意經(jīng),可以直接去經(jīng)商了嘛,何苦浪費四年讀大學呢。
同時,建議地方各級政府和學校,淡化高考狀元嘉獎的氛圍,誠然,高考狀元是佼佼者,但縱觀幾年后的發(fā)展,也有相當一部分高考狀元傷仲永了。所以,不能以一時成敗論英雄,還是要平常心對待,對于家庭特困學生,可以幫一把,至于狀元,略有表示即可,不要那么功利的動輒就獎勵十萬甚至二十幾萬。真正的學子,真正的狀元,在求學階段,一定不是以狀元頭銜來換取眼前的小利益的。
對索要獎金的狀元說NO,我們要對北大說YES!
高考狀元索要獎金的膽量如何慣成
北京大學招辦表示,在2013年高考志愿填報咨詢階段,北大明確拒絕了少數(shù)企圖向北大索要巨額獎金、進行討價還價的所謂“狀元”。招辦負責人表示,北大要用實際行動切實堅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責任和誠信,使教育回歸本質(zhì)。
讀罷這則新聞,令人非常詫異:一是高考狀元為何膽氣那么大?居然敢“挾分”向北大“獅子大開口”,并討價還價,狀元與金錢掛鉤實在讓人不能接受;二是北大真的拒絕高考狀元?這似乎與媒體曝光北大許以高額獎學金為誘餌,招攬各地高考狀元的做法有很區(qū)別。出現(xiàn)學生向?qū)W校索取獎金如此尷尬情況,到底是誰的錯?值得拷問。
“北大狀元”被熱炒,是多方因素合成的結(jié)果,有教育理念的偏差,有教育政績觀的偏頗,有商家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也有媒體的錯誤引導,但北大等高校的招生利益誘惑寵壞高考狀元是最大原因。據(jù)報道,上海交大密西根學院今年增大了獎學金投放力度,更設(shè)了最高的90萬獎學金,用以引進吉林省的高考“狀元”……狀元成了香餑餑,各大高校紛紛伸來橄欖枝,在各種利誘下,狀元難免輕飄飄,進而討價還價,實屬正常,北大也不能免俗,否則高考狀元也不敢明目張膽地索要獎金。其實高校向?qū)W業(yè)成績優(yōu)異或其他方面表現(xiàn)杰出的人才提供巨額獎學金,這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學??梢怨饷髡蟮亟o,學生也可以理直氣壯地申請,這并不丟人。北大明確拒絕了少數(shù)企圖向北大索要巨額獎金、進行討價還價的所謂“狀元”,是炒作?還是缺錢?沒有人知道原因。
其實面對港大年年來內(nèi)地招走眾多“省市狀元”,一直唯我獨尊的清華、北大心情肯定不是滋味。在清華北大地方招生組看來,沒有了狀元恐怕有點寂寞難耐,在長達10余年的時間里,這兩所中國一流人才殿堂在狀元問題上年年針鋒相對。假如沒了狀元,怎么證實招生大豐收;假如沒了狀元,怎么證明他們厲害;假如沒了狀元,又如何再與港校一較高下,不被指稱二流高校?據(jù)了解,北大清華的狀元之爭的重要背景是“985工程學校”,當年全國只有這兩所高校入榜,他們也成了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對手。近年,兩校爭高端生源、甚至砸錢誘惑,已被業(yè)界詬病。由于炒作狀元帶來的種種弊處,在教育部門的推動下,輿論這兩年已經(jīng)基本形成不炒狀元的共識,包括北大、清華在內(nèi)也不怎么敢炒狀元招錄。可惜的是,狀元讀北大、清華不炒了,不代表狀元讀港大就不炒作。
北大因為獎金而拒絕了高考狀元,令公眾非夷所思,北大究竟在向社會表達什么?是想真正回歸“唯才而招”?公眾心中有個大大的“?”。筆至文末,筆者以為,“高考狀元”存在弊大于利,但高校誘招高考狀元也是客觀存在的;如何正確對待高考狀元索要獎金現(xiàn)象,值得教育部門、媒體深入思考并認真面對。
辯證看待北大拒絕“狀元”
對于每年七月慣看高校爭搶“狀元”火爆場面的社會大眾和媒體來說,北大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眾說紛紜。在褒貶不一中,由于大學掌握錄取大權(quán),是強勢一方,因此輿論的天平依然偏向考生一方,對北大的做法不乏非議。
且不論各媒體對北大的種種猜測,大學能夠?qū)?ldquo;狀元”說“不”,對用金錢招攬生源的做法叫停,至少說明大學開始對非理性的招生行為有所覺悟,開始對大學人才選拔的標準有所反思,就這點來說,北大的做法具有積極意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