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他們在戈壁灘上堅守了20年,即使身患重癥也沒有中斷教學;他們勤勤懇懇上好每一節(jié)課,哪怕只有一個孩子也要堅持下去。他們的默默奉獻保證了義務(wù)教育國策的落實,他們是新疆烏魯木齊種牛場子校第一分校的老師,波拉提·哈德克和江額生·切肯?!?/p>
在距離新疆烏魯木齊以南約25公里的一片戈壁上,有一所特殊的學校——烏魯木齊種牛場子校第一分校。這所學校只有兩名老師和4名學生,而兩名老師在這片戈壁上的學校已經(jīng)堅守了20年。
信念:堅持教下去
9月7日一大早,烏魯木齊種牛場子校第一分校的教室里傳出朗朗讀書聲。所謂學校,教室就是種牛場一分場場部一間約20平方米的辦公室;老師是兩個,男老師波拉提·哈德克和女老師江額生·切肯;學生有4個,一年級3個,二年級1個。
江額生老師正在給一年級上語文課。這天有個學生因病沒來。
“這里比較偏遠,交通不便。我們不在這里教書,就會有孩子失學。哪怕只有一個孩子,我們也會堅持教下去。”波拉提老師認真地說。
種牛場一分場是自治區(qū)畜牧廳的一個下屬單位?,F(xiàn)在有牧業(yè)職工23戶,大都是哈薩克族。這些年,學校的學生多的時候十幾個,少的時候只有兩個。
堅守:和學生在一起很快樂
1989年5月,波拉提·哈德克隨父母來到這片戈壁上開始了放牧生活。“1990年,學校缺老師,場部領(lǐng)導得知我是高中畢業(yè)生后,就讓我當了老師。”波拉提·哈德克說。就這樣,他從一名牧羊人變成了一名老師。當時,學校條件很差,教室都是土坯房,一到冬天四處透風,學生們凍得直打哆嗦,但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學生學習都很認真刻苦。
波拉提·哈德克說,20年來,和學生們在一起讓他感到很快樂。
1993年,江額生·切肯調(diào)到這所學校。她記得,當時學??偣灿?名學生,3個三年級,3個四年級。每次要備兩個年級的語文課,前20分鐘教三年級的語文,讓三年級的學生做作業(yè)后,再給四年級的學生上語文課。一節(jié)課下來,江額生·切肯覺得并不比以前帶三四十名學生輕松。
江額生·切肯今年46歲了,她的身體大不如前,兩年前的癌癥差點奪去她的生命。即便這樣,她也沒有完全中斷教學。年初,做完化療沒多久她就回到了工作崗位上,“學校只有波拉提·哈德克老師一個人,我擔心他累壞了,也放心不下我的學生。”
付出:為了孩子的未來,值
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驀然回首,這樣的日子已持續(xù)了20年。
每周一早晨,太陽升起來時,牧民們都可以聽到學校升旗的國歌聲。每天上午10點,學校都會響起清脆的上課鈴聲。
學校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授課,除主課外,體育、自然、美術(shù)等一樣也不少。子校的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學生都積極參加,還經(jīng)常取得好成績。
學校條件差,冬天要燒煤取暖。每天兩位老師早早來到教室,把爐子燒得旺旺的,讓學生們在溫暖的教室里上課。開水都是他們從各自的家里提來,和學生一起喝。碰上刮風下雨,他們就一個一個把學生送到家。
多年下來,兩位老師的教案、筆記有二三十本。翻開波拉提的筆記本,用漢語、哈語寫得工工整整。每學期學生的成績都記得清清楚楚。每次期末考試都要進行試卷分析,寫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每個學生還會得到一份寄語。
烏魯木齊種牛場子校徐靜校長說:“九年義務(wù)教育是國策,不能因為地處偏遠就不落實。波拉提和江額生兩位老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了20年。他們?nèi)〉玫某煽兊玫搅思议L和社會的普遍認可。只要有需求,哪怕這里只有一個學生,這個學校也會辦下去。”
每每聽到從這里走出去的學生上了高中、中專,乃至大學,波拉提和江額生都感到由衷的喜悅。他們說,為了孩子的未來,這樣的付出,值!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