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位老師的話,我不完全贊同,如果說救人前都事先保證自己的安全,那么我想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愿意救人,那么軍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不會去上戰(zhàn)場,警察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不再去抓罪犯,看到大街上一歹徒行兇,我們都視而不見……因為雙方誰強誰弱、誰死誰活、誰力量大誰力量小都是無法提前預知和估量的,如果你想保證自己的安全,那只有什么都不去做。實際上一個人在救人的時候,他當時可能什么都沒想,沒有想自己是不是安全,如果這樣想了,他可能什么人都救不了,因為在那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你有時間想這些,你還有時間去救人?我們這個社會之所以老人摔倒無人扶,見死不救已司空見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大家首先想的就是自己的安全和得失。這其實是道德淪喪的一個體現(xiàn),因為假如每個人心中還有道德的話,那么我想你當時可能什么都不會去想。我一直認為行善或幫助別人,顧慮太多,你最終會變成一個冷血無情的人。
但有一種見義勇為我是不支持的,比如,不會游泳的人卻去救一個溺水的人,結果沒把人救上來,還搭上自己的一條命;比如不是醫(yī)生,卻拿手術刀給病人開刀,結果沒把病人治好,反而卻把病人治壞。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救人要量力而行、懂得技巧、要有救人的本事是對的,這就是我說不完全贊同這個老師的話的原因。而本案中的這個男子跳水救人就已表明他是在見義勇為,后因女子太重放手,如果他不放手,不僅女子救不上來,自己的命還會被搭上,所以此舉是明智的,不應給予譴責,我們提倡奉獻和犧牲精神,但不提倡作無謂的奉獻和犧牲,因為沒有什么比一個人的生命還重要。
——贊成
適當補償彌補過失
我們以前見過太多這樣的案例,見義勇為者施救失敗后,反而遭到死者家屬提出索賠要求,讓救人英雄流汗流血又流淚。因而,當看到文末“兩名女子家屬則表示,兩男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經(jīng)過派出所的協(xié)調(diào),雙方初步達成協(xié)議,2名男子各拿出5萬元作為賠償”的報道時,許多網(wǎng)友都會下意識地為死者家屬的做法感到憤怒。
不過,在這件事情上,我與各位網(wǎng)友的看法有一點小小的出入。
首先,和大多數(shù)博友一樣,我認為男子的選擇沒錯,一是因為沒有法律規(guī)定和道德約束,要求該男子在施救過程中必須以犧牲自己生命為代價來拯救和換回他人的生命,世上也不會有法治國家會制定出如此有失公正的法律法規(guī),倘若救援不力、雙雙身亡,損失豈不是更大?二是男子第一時間下水并積極救援已經(jīng)盡到了自己的義務,于情于理,男子都做到了自己當時能做到的一切,包括大聲呼救、找竹竿試水企圖二次下水營救等,所以對于男子當時的做法,博友們應該理解多于譴責。
其次,救人男子吳波應基于道義考慮做出適當?shù)难a償。從新聞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兩位女孩其實都還是未成年人,而吳波和另一位男子劉海都是成年人,四人一同出行,吳波和劉海理應對女孩們盡到更多照看和監(jiān)管義務并對未成年女孩的安全負責。所以,理性來看,兩位男子可以適當做出補償。有的網(wǎng)友就質(zhì)疑,家屬要求男子賠償會讓后來人不敢再見義勇為。這其實是兩碼事。在這則報道中,男子和身亡女孩是朋友關系,并且一方是成年人、另一方是未成年人,彼此之間已經(jīng)建立了看管和被看管的義務??梢栽囅胍幌?,如果施救男子只是一個素不相識的路人而非朋友的話,最后派出所會不會協(xié)調(diào)男子向死者家屬做出賠償呢?我認為不會,因為無理無據(jù)。我們不能把特殊擴展至一般,從而以此否定死者家屬的正常訴求和男子見義勇為的行為及其應該適當承擔的后果。
我認為,吳波和劉??梢灾鲃幼龀鲞m當?shù)难a償,以彌補自己的過失之錯,安慰死者家屬悲痛的心情。而死者家屬也應該看到兩位男子已經(jīng)采取大量營救措施的事實,理解吳波當時選擇放手時的想法和心情,畢竟他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危在旦夕的自保。
見義“智”為無可厚非
在潛水救人的過程中,因擔心“很可能我也會把命搭進去”,為求自保最終選擇了“放手”,吳波是否應該為此而承擔責任?從目前既有的客觀事實本身來看,答案顯然很清楚,吳波不應為兩名女孩的溺水身亡承擔任何責任。
首先,現(xiàn)有事實表明,兩名女孩的溺水,并非吳波導致,而是由其自身“不慎”造成,這也就是說,對于兩名女孩的不幸溺水,吳波并無行為過錯,而按照一般的民事“過錯歸責”原則,無過錯的吳波無疑不應為此承擔責任。更重要的,在救人過程中,吳波為求自保而選擇“放手”,同樣也不能構成“過錯”。一方面,從法律角度,這樣一種基于自保的放手,實屬一種緊急避險行為,而根據(jù)《侵權責任法》,“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fā)生的人承擔責任”。而這里“引起險情發(fā)生的人”,正是兩名不慎墜湖溺水的女孩。
另一方面,即使從道義上看,在救人的同時力求“自保”,面對“也會把命搭進去”的險情,選擇“放手”,也完全無可厚非、苛責。因為其一,自己的命也是命,同樣也需要和值得自救,其二,在已無力救人的情況,先求選擇“自保”,雖然并非理想的“最佳”救人效果,但卻是“次優(yōu)”效果,至少有利于避免“被救者與救人者同時溺亡”的最糟救人效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