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子”究竟能不能“出出汗”、“排排毒”?
用形象簡潔的語言表達一次深刻的靈魂洗禮和實踐路線,是中國共產(chǎn)黨群眾工作的一種宣傳動員方法。此次中共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總要求用16個字即“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來表述,被認為很“接地氣”。
“照鏡子”,就是要對照黨章,看看每個黨員對入黨誓言和基本宗旨是不是忘記了、對標了,這也是每個黨員的基本要求。但同時,這也需要以史為鑒、以人為鏡。
“正衣冠”,就是要按照合格黨員的標準,正視問題,端正態(tài)度,提振精氣神,重塑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洗洗澡”,就是要勇于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廣開言路,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治治病”,就是對癥下藥,治病救人,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用踏石留痕、抓鐵有印的決心來解決黨內(nèi)嚴重的腐敗問題。
首先能“照好鏡子”是十分關鍵。
中國共產(chǎn)黨目前已經(jīng)有將近九千萬黨員,這樣一個大黨,要保持思想純潔、紀律嚴明、富有戰(zhàn)斗力十分不易。在紛繁復雜的時代背景下,目前確實有不少黨員干部已經(jīng)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應當是什么模樣,應該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需要體現(xiàn)出什么樣的工作作風,許多黨員干部也已忘記了入黨誓言、黨的基本宗旨和需要堅守的基本信念。
鏡子是客觀的、標準的、公正的,是行為基準,是歷史經(jīng)驗,是現(xiàn)實觀照,也是楷模標桿。照鏡子既要自照,也要相互照。
自照需要有點慎獨精神。我們可能不能像圣人那樣“日三省吾身”,但黨員干部要能經(jīng)常通過自照以警示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袍下的小來”,看清自身的污垢,然后能“正正衣冠”,養(yǎng)成良好行為和正視形象的自覺。這多少不會忘乎所以,失去底線。
互照則需要有點坦誠精神和相互療傷的勇氣。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時期就提出,要把批評和自我批評看作抵抗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要求每個共產(chǎn)黨員都要拿起這個武器。在中共歷史上,每一次整風活動的開展,也其實都伴隨著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武器的運用。運用好這個武器,是有利于扶正祛邪,增進團結(jié),解決問題的。
如今,在黨內(nèi)民主生活中仍然參雜著許多不良的風氣甚至是積弊深重。大家都是漠視原則,做好好先生,表現(xiàn)一團和氣,對領導的批評也多是“貼金”,有的還竭盡阿諛奉承之能事;不少黨員干部更是唯我獨尊、自恃甚高,聽不得半點意見;黨員群眾之間也是缺乏必要的思想互助和思想斗爭。根本原因就是把“官場的官僚習氣”帶入了黨內(nèi),一切講層級和官階,權大一級壓死人,黨員個體的命運被權力所主宰,正當利益被權力所分隔,正常訴求被權力所阻擾,結(jié)果就形成了各種“利益圈子”、“權力圈子”、“裙帶圈子”,黨內(nèi)民主監(jiān)督機制幾于流于形式。時間一長,當權者何以會接受批評和自我批評呢?
因此,這次中共的教育實踐活動,一個重要的看點或者說能出點成效,就要看各級黨組織是否真的拿起了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有多少干部真的會在對照鏡子中“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是否真的能對黨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深刻反思和剖析,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