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中國銀行業(yè)的“錢荒”成為多方矚目的焦點,銀行間市場隔夜回購利率攀上高位。大型商業(yè)銀行加入借錢大軍,導致各期限資金利率全線大漲,“錢荒”升級。“錢荒”從銀行體系內萌生、在資本市場被放大。
“錢荒”產生的背景
專家認為,錢荒出現原因主要是:從資金供應方面看,由于美元開始走強,加之我國對曾經擁有高回報率的房地產和地方融資平臺加強了管理,導致資本流入放緩,新增外匯占款大幅下降,5月份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較4月下降77%。外匯占款是央行買入外匯時投放的等值人民幣,時下已成為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
再從資金需求方面看,由于5月份銀行信貸投放不足,以及部分銀行認為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監(jiān)管部門可能會放松對信貸的管理,于是加大了信貸投放的力度,這些因素導致近期銀行信貸大幅增長。“此外,還有一些季節(jié)性、階段性因素”,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比如對理財產品加強管理、對外匯存貸比進行規(guī)范、銀行半年度業(yè)績考核等,都增加了銀行的資金需求。”資金供不應求,銀行間市場上自然頭寸吃緊,利率飆升。而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卻沒有相應提升。上述各種因素都對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產生了一定的收縮壓力。
錢荒,一面是資金“饑饉”,一面是游資“過剩”,中國式不對稱“錢荒”,折射出的是金融領域和實體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匹配。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對這場迷局給出了答案——銀行市場資金面緊張并不是當前貨幣政策將收緊,而是過去幾年商業(yè)銀行隨心所欲擴張自己的業(yè)務規(guī)模,達到一個極點后的集中爆發(fā)。
“錢荒”產生的客觀影響
有觀點認為,錢荒會造成系列社會影響,如總體來說2013年并沒有出現中小企業(yè)“倒閉潮”,但與2008年訂單一夜間消失導致“猝死”相比,現在中小企業(yè)的訂單倒有,活著又看不到希望?,F在我們看到的是生存危機,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觀,下半年真有可能迎來一波倒閉潮。由于信貸額度緊張,銀行議價能力普遍較強,對中小企業(yè)的貸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中小企業(yè)貸款仍會很難。持續(xù)多日的“錢荒”還引發(fā)了股市接連幾日的持續(xù)震蕩。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對其影響不大。”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說。意味深長的是,面對來勢洶洶的“錢荒”,央行安之若素,并沒有釋放更多的流動性。這一調控指向似乎在暗示,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開始由簡單的數量調控逐漸轉向質量和結構的優(yōu)化。業(yè)內人士稱,央行堅持不“放水”,是對一些熱衷炒資金的銀行示警,本質上是要把錢逼進實體經濟,不要再玩“高利貸式”空轉。“央行的做法是對一些不重視流動性管理的銀行的一種懲罰”,專家分析,市場上有一些銀行流動性管理不當,流動性處于偏緊狀態(tài),一旦缺乏資金,就拼命從銀行間市場拆入,給市場帶來巨大壓力,并倒逼央行“放水”。“此次央行拒不出手,就是希望商業(yè)銀行能夠按照審慎經營的思路來加強管理,保持充足的流動性。”
“錢荒”是個偽命題
新華社則發(fā)表評論說,當下中國市場“并不缺錢”,我國廣義貨幣達10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居民儲蓄即將突破百萬億元大關,從這個角度上看,“錢荒”是個偽命題:資金有的是,只是沒有進入到該進入的實體經濟領域。對當前的經濟金融形勢呈現出的問題,我們應予以充分重視,但不必過度恐慌。目前銀行間市場的所謂“錢荒”只是一種結構性短缺。
這種資金緊張的局面應當不會持續(xù)很久,短期內驟升的利率會吸引社會各方面資金進入銀行體系;由于銀行間市場利率持續(xù)高企將有可能進一步抬高本已不低的社會融資成本,對實體經濟不利,這種狀況不宜持續(xù)太長時間;加上季節(jié)性和階段性因素消退,進入7月后,資金緊張的狀況會逐步有所緩解。
客觀地講,外圍環(huán)境的變動對國內影響也遠沒有到誘發(fā)危機的時刻?,F在人們普遍在談論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擔心由此而引發(fā)的熱錢抽逃。但是,由于中國資本項目尚未完全可兌換,對熱錢出逃有著天然的防火墻作用??梢哉f,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帶給中國的影響會有,但不會傷及經濟的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