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初開始,浦東新區(qū)深入開展了“走千個居村、聽萬戶心聲”(以下簡稱“走千聽萬”)主題活動,組織全區(qū)區(qū)級機關干部,對全區(qū)一千余個居村開展大走訪,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有效途徑,切實提高聯系和服務群眾的能力。目前 “走千聽萬”已完成五批集中走訪,受到基層和群眾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一、開展“走千聽萬”主題活動的背景
“走千聽萬”活動是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對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新形勢下加強社會建設、社區(qū)管理的有效平臺和重要支撐,它已經成為浦東區(qū)委大力弘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夯實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積極推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深入開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浦東新區(qū)在城市化、市場化、工業(yè)化、國際化、信息化的推進過程中,既面臨著極為難得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也面對著一個社會矛盾不斷匯集、社會結構更加深刻變動的格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口的大量增加,浦東新區(qū)社會功能相對滯后于經濟功能、城市功能相對滯后于產業(yè)功能的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浦東處在發(fā)展的前沿,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更多更復雜,許多問題碰到得更早,必須先行先試、加強探索、作出回答。把群眾的利益實現好,把群眾的問題解決好,把群眾的情緒疏導好,這是開展“走千聽萬”活動的目的所在。對群眾來說,就是要讓群眾的訴求能夠及時表達、意愿及時上達;對干部來說,就是要增強主動服務、主動下訪、主動改進作風的自覺性;對基層來說,就是要更好地抓好強基礎、固根本的工作。從更高的層面來說,就是努力構建新型組織體系、工作體系,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協(xié)調利益關系,宣傳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在新的層面再組織群眾。
二、“走千聽萬”主題活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作為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有效途徑的新探索和新實踐,“走千聽萬”活動的主要做法是:
(一)開展“六個結對”:全方位走訪結對,網格化聯系群眾。明確聯系走訪群眾的主體和單位,即區(qū)級機關干部與居村結對、各委辦局與街鎮(zhèn)結對、區(qū)級機關內設處室黨支部與居村黨支部結對、區(qū)級機關黨員與困難群眾結對、走訪干部與黨代表、人大代表走訪結對以及區(qū)四套班子成員與街鎮(zhèn)結對。通過全方位、網格化結對,確保做到走訪居村全覆蓋、走訪干部全參與、困難群眾全幫扶。有干部在走訪日記中寫到:“說實在話,在走訪前還是有顧慮,怕問題太多不好處理,但和群眾坐下來談完,發(fā)現原先的想法有些多余了,其實只要真心干事、真干實事,群眾就會理解我們。”
(二)出臺“1+5”文件:提供制度化保障,促進規(guī)范化運行。制定下發(fā)“1+5”文件,即活動實施意見和結對聯系安排、各方工作職責、流轉操作細則、問題處置流程和群眾滿意度評議辦法等5項基本制度,突出聯系走訪、問題處置和宣傳反饋3個重點環(huán)節(jié),明確收集問題、上報問題、分派問題等14個工作步驟,保證“走千聽萬”活動持續(xù)開展,促進群眾工作制度化運行。特別是在群眾滿意度評議制度中明確提出,對已經解決的問題,只有經過群眾評議并達到“很滿意”或“滿意”標準的,才能退出網上工作平臺;群眾評價“一般”、“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要重新流轉到問題處置環(huán)節(jié)中去,真正做到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根本標準。
(三)“四個直接”工作法:百姓急事立即辦,群眾有話當面講。推行“四個直接”工作法,要求機關干部通過深入居村、直面群眾、實地走訪,做到直接發(fā)現問題、直接聽取群眾意見、直接解決問題、直接宣傳回應。如區(qū)發(fā)改委在“走千聽萬”活動中直接聽取群眾182條民生意見,經梳理歸納后作為“十二五”期間“十大民生項目”的決策基礎。通過機關黨員干部走進百姓家門,與群眾聊家常、察實情、解難事,消除了黨群干群隔閡,增進了黨群干群感情。走訪中很多群眾說:“我反映的問題雖然不一定能馬上解決,但通過當面溝通、相互交流,我們的氣更順了,心更平了,這樣的做法叫人貼心,讓人放心。”
(四)搭建“三級網絡平臺”:接收問題全天候,辦理反饋全落實。搭建集區(qū)、街鎮(zhèn)和居村三級工作平臺于一體的“走千聽萬”工作網站,利用現代信息手段,對收集、分派、督辦、反饋和統(tǒng)計問題進行集約化管理,實現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監(jiān)督評價老問題和上報提交新問題的便捷化操作,做到接收問題全天候、走訪居村全覆蓋、辦理反饋全落實。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與浦東社工協(xié)會進行合作,利用其所掌握的社科專業(yè)知識對“走千聽萬”存量問題進行科學統(tǒng)計分析,并協(xié)助調查收集社情民意,進一步拓展了群眾工作的社會力量。
(五)注重“三個結合”:促進活動經?;柟坛晒麛U大化。注重集中走訪與日常聯系相結合,除集中走訪外,要求走訪干部和居村通過各種方式保持密切聯系;注重問題處置與改進機關工作相結合,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提高出臺政策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注重個別解決與批量解決問題相結合,著重把握問題的規(guī)律性,努力做到集中研究、政策破題、批量解決。“走千聽萬”活動開展以來,共累計收集群眾反映各類問題近9000條,已解決5500余條,群眾對問題解決滿意率達85%以上;針對收集到的農民建房難、農民工子女入園難等共性問題,制定出臺了《關于農民建房問題的答復口徑》、《專收農民工同住子女幼兒園的設園標準》和《學齡前農民工同住子女看護點設置標準》等一批關注民生、惠及群眾的政策措施。
三、開展“走千聽萬”主題活動的體會
通過開展“走千聽萬”主題活動,對于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有這樣幾點深刻體會:
(一)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注重把握當前群眾工作的新形勢和新特點。當前我國群眾工作的宏觀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群眾工作的領域出現新變化新特點,群眾對黨的認同已經從情感認同,轉變?yōu)榉ɡ硇驼J同和利益型認同,市場經濟導致社會利益多元化、格局復雜化,等等。因此,做好當前群眾工作,必須注重把握群眾工作新形勢和新變化,特別是要立足于自身的區(qū)情、民情,這樣才能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注重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式和機制。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保障。面對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在總結運用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注意運用各種綜合手段。在“走千聽萬”中,浦東區(qū)委充分利用現代信息載體、購買服務社會組織的服務、綜合疑難問題會診機制等一系列新的方法和措施。
(三)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注重持之以恒和長效常態(tài)化運行。
群眾工作是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領域各方面的經常性工作,采取臨時抱佛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態(tài)度是做不好的,必須建立健全制度、認真執(zhí)行制度,提高規(guī)范化、制度化水平,增強制度執(zhí)行力。在“走千聽萬”活動中,浦東區(qū)委制定涵蓋結對聯系安排、各方工作職責、流轉操作細則、問題處置流程和群眾滿意度評議辦法為主體的五大基本制度的工作框架,正是著眼于賦予其長久的生命力和執(zhí)行力。
(四)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注重保護和發(fā)揮基層黨員和干部的積極性?;鶎訌V大黨員、干部長期工作在一線,扎根于群眾日常生活當中,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具有開展群眾工作的獨特優(yōu)勢。只有倚重好、保護好、發(fā)揮好他們的積極性,群眾工作才能深入有效開展。在“走千聽萬”活動中,浦東不斷深化拓寬結對安排,強化與居村干部的協(xié)同走訪,明確居村干部在“走千聽萬”工作中的職責,注重發(fā)揮基層黨員和干部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五)做好群眾工作,必須以群眾是否滿意為衡量標準。對于群眾工作來說,最能評價群眾工作好壞的是群眾,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是衡量群眾工作好壞的正確標準。“走千聽萬”活動中,浦東區(qū)委高度重視群眾的意愿和評價,專門建立了群眾滿意度評議辦法,充分體現了群眾是否滿意是衡量群眾好壞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