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貞30年來贍養(yǎng)了6位孤寡老人,資助了14名貧困學(xué)生上學(xué),在自家的工廠安排了8名殘疾人,她可是個大好人哪!”
在河北省衡水市棗強(qiáng)縣王常鄉(xiāng)南臣贊村,提起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60歲的林秀貞,村民們有著說不完的敬佩和贊嘆。
“咱不能眼看著他們沒人管呀!”
林秀貞開始贍養(yǎng)朱書貴、劉秀煥老人,是30年前的事了。
那時村里干旱,家家要到井邊起早排隊(duì)打水,來晚了只能淘點(diǎn)兒泥湯子。林秀貞離朱書貴家20多米遠(yuǎn),看到老兩口一人提個瓦罐,好不容易淘點(diǎn)泥湯水,叮叮咣咣提到家只剩下了半罐,林秀貞十分難過。此后,她每天起五更,先給老人挑滿缸,再給自家淘泥湯。做點(diǎn)什么好吃的,就給老兩口送些。轉(zhuǎn)眼到了冬季,一天中午,林秀貞給老兩口端去兩碗餃子,一進(jìn)門看見兩位老人在吃早上的剩粥,鍋邊上還結(jié)著冰碴子,林秀貞的眼淚不禁掉了下來。
回到家,林秀貞就和丈夫朱金英商量:朱書貴是抗戰(zhàn)時期的老黨員,曾經(jīng)冒著生命危險挨家敲門報告敵情,組織群眾轉(zhuǎn)移躲鬼子。解放后,又當(dāng)了幾十年的好保管,咱不能眼看著他們沒人管呀!
第二天,她去找生產(chǎn)隊(duì)長劉丙巖。劉丙巖一聽就愣了,林秀貞才30歲,剛結(jié)婚3年,于是對她說:“照顧老人可不是一天半天,事稠著呢,你可得想好嘍。”林秀貞說:“開弓沒有回頭箭,你就放心吧!”
從此,兩位老人的生活有了笑聲和溫暖,林秀貞夫婦的家務(wù)也平添了許多。
林秀貞的愛心沒有止步。5年之后的1981年,村里實(shí)行大包干,看到瘋傻老人朱書常和五保老人朱金林沒了依靠,她又找到生產(chǎn)隊(duì)長請求:“村里有困難,我是黨員,就讓我把他們管起來吧。”
劉丙巖當(dāng)然明白林秀貞的好意,可林秀貞的兒子才7歲,女兒才5歲,照顧朱書貴兩口已經(jīng)夠她忙了,就提醒她:“朱書貴兩人還是正常人,朱書??墒莻€傻子啊,再說你看他那個樣兒,風(fēng)一吹就倒,恐怕活不了兩三年,朱金林也是疾病纏身,可是一堆麻煩事。”
林秀貞說:“真有那一天,我給他們養(yǎng)老送終。”
劉丙巖說:“秀貞啊,真難為你了。”
1988年,老黨員朱淑芬的丈夫去世后,成了孤老太太;1996年,北臣贊村孤寡老人張振起小腦萎縮后,癱瘓在床,沒人照顧,林秀貞也一一贍養(yǎng)了他們。
“既然挑起了這個擔(dān)子,就不能半途而廢!”
30年來,林秀貞先后照顧朱書貴、劉秀煥8年,照顧朱金林14年,照顧朱淑芬5年,照顧張振起7年,照顧朱書常26年,5位去世的老人大都活到了八九十歲。目前只有朱書常健在,他已經(jīng)76歲,身子骨依然硬朗。
“30年來,誰也說不清林秀貞為這幾位老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花了多少錢,受了多少累!”對此,南臣贊村民莫不由衷感嘆。
林秀貞說:“既然挑起了這個擔(dān)子,就不能半途而廢!”
1977年春天,朱書貴家的土坯房山墻塌了半截。為了給老人修房,林秀貞夫婦推著土車子到處撿磚頭,推土和泥,林秀貞在下邊遞磚遞泥,丈夫在上面壘墻。房子修好了,林秀貞也累倒了。在此后的8年中,每年雨季前,他們都要把老人的房子維修一遍。
1983年冬天,86歲的朱書貴和84歲的劉秀煥都癱倒在炕。這個要解手,那個要喝水,這個要吃藥,那個要擦洗,日夜需要人照顧。林秀貞夫婦就搬到這里,沿著炕邊搭上木板,丈夫和朱書貴一塊睡,林秀貞和劉秀煥一塊睡。兩個老人大小便失禁,夫婦兩人端屎端尿,盡心侍候。一次,林秀貞估摸著朱書貴該大便了,幾次問他,他都搖頭。林秀貞聞到有臭味,就伸手掀他的被子。朱書貴緊緊抓住不放,林秀貞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說:“我把你們當(dāng)親父母,你們也要把我當(dāng)親閨女,當(dāng)著自個的親閨女有啥不好意思的?”老人含淚松開了手,林秀貞毫不嫌棄地給老人清理、擦洗、換尿褯子。老太太感動地說:“這輩子俺無法報答你了,下輩子托生個小雞給你下蛋。”老頭說:“俺托生個牛馬給你干活。”
林秀貞準(zhǔn)備了四五十個尿褯子,在院子里拉了幾根鐵絲晾曬。當(dāng)時,村里沒有自來水,井里也沒了水,為了洗尿褯子,夫婦倆每天到坑塘鑿冰淘水;家里沒有洗衣機(jī),如果不用勁搓洗,滲進(jìn)布絲里的糞便就洗不干凈,曬干后就發(fā)硬,老人墊著就不舒服。寒冬臘月,林秀貞滿手都是血口子,鉆心地疼。
這年冬天,兩位老人先后去世了。按照當(dāng)?shù)仫L(fēng)俗,林秀貞夫婦為老人披麻戴孝辦了喪事。在兩位老人從生病到去世的74個日日夜夜,林秀貞沒有脫過棉衣棉褲,沒有睡過囫圇覺。老人的喪事辦完了,她瘦了10多斤,家里還欠下了370元債務(wù)。
朱金林老人不慎摔斷了腿,在醫(yī)院里一住就是3個月。丈夫在醫(yī)院陪病人,林秀貞在家干農(nóng)活,還得忙籌錢。丈夫5天回來拿一次錢,可家里哪有呀?幸虧,種的3畝棉花開始吐絮了,林秀貞就每天摘棉花到集上賣,就這樣,靠3畝地棉花錢治好了朱金林的傷。
“不光要讓老人吃飽穿暖,還得讓他心里高興!”
林秀貞深知,百人百脾氣,一定要摸清老人的脾性,讓他們感受到親情和溫暖。
一有機(jī)會,林秀貞就給老人做好吃的,可有時并不對老人的胃口。林秀貞給老人燉了活魚,老人卻說還是當(dāng)年的咸魚好吃;林秀貞買來了奶粉,老人卻說還是過去的藕粉味好;林秀貞給老人吃蛋糕,老人卻想要天津的小八件點(diǎn)心。林秀貞明白了,老人們總愛回想當(dāng)年吃過的好東西,于是就想盡辦法滿足老人的要求。
回憶過去,林秀貞特別欣慰,“對幾個孤寡老人,我心里沒愧疚,沒遺憾,沒后悔。他們在世時想吃什么,想要什么,我都滿足了。在他們?nèi)ナ罆r,我和丈夫都守在身旁,在他們?nèi)ナ篮螅覀兠總€祭日都給他們上墳。”
林秀貞贍養(yǎng)朱書常時,朱書常已經(jīng)50歲,但只有3歲的智商。除了知道自己是屬羊的,什么農(nóng)活也不會干。為了讓這位瘋傻老人安度晚年,林秀貞可費(fèi)盡了心思。
1996年冬,林秀貞在自家門前蓋了三間房讓朱書常住。但朱書常卻大鬧一場,不愿往里搬。林秀貞和丈夫就買來建筑材料和門窗,雇了人,給他翻蓋舊房子。朱書常一看要拆他的房子,立刻發(fā)了瘋,抓起磚頭就攆林秀貞,林秀貞趕緊跑。幾個人抱著朱書常,他還是把磚頭砸來,差一點(diǎn)砸到林秀貞頭上。林秀貞“咕咚”一聲倒在地上,心臟病也犯了。
很多人勸她:“你可管個啥呀?!”可林秀貞記著她娘的一句話:“不能跟小孩一個樣,不能跟傻子一個樣,不能跟老人一個樣。咱要跟他一個樣,咱不也傻了?!”
2002年,88歲的張振起又一次倒在炕上。故土難離,窮家難舍,他鬧著要回自己家。沒辦法,林秀貞就和丈夫把他放到木板車上拉到屋外轉(zhuǎn)一圈,告訴他到家了,老人才安靜一會兒。過幾天,他又鬧著回家,林秀貞就再拉他轉(zhuǎn)一圈。時間長了,這一方法不靈了。林秀貞就讓丈夫套上牛車,拉著他在街上叮叮當(dāng)當(dāng)走一圈,然后再送屋里,這樣又消停幾天。村里人笑著說:“秀貞兩口哄孩子哩!”
林秀貞常說:“不光要讓老人吃飽穿暖,還得讓他心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