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輿情案例】
編者按:很多人都收到過類似這樣的短信——“五天打造成功人士應具備的所有素質”,或者看到過這樣的宣傳材料“三個月賺到一百萬”、“三十五歲以前成功(或退休)”,如果您在機場書店轉悠過,這種感受肯定更加強烈。自上世紀90年代以降,成功學已然成為本國社會的顯學,多數(shù)國民被灌輸甚至認可這樣的潛在邏輯——“不發(fā)財,不成功,不成功,不成人”。借此,成功學大師們也就有機會粉墨登場、大肆撈錢,而廣大渴望成功的群眾被忽悠了還在幫人數(shù)鈔票。那么,成功學真的能助你成功嗎?詳情請關注本期經(jīng)典案例!
【事件介紹】
成功學在中國的發(fā)展:
從民國出版史可以看到,和歐洲同步,中國人同時接觸到了卡內基和馬登的思想。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掀起后,出現(xiàn)了成功勵志新熱潮。1980年代出版的5角叢書就有勵志類圖書,但被放在了社科類別。
成功勵志類圖書始終在中國緩慢發(fā)展,直到2000年李踐的《做自己想做的人》出版并成為暢銷書后,中國引進并出版大量成功學著作,人生勵志和職場勵志圖書泛濫,如職場勵志《誰動了我的奶酪》發(fā)行了千萬冊,《致加西亞的信》在中國也銷售了200萬冊。與此同時,幾大“神奇”的成功學大師陳安之、劉一秒、翟鴻燊紛紛粉墨登場,各領風騷。
“變味”的成功學
美國成功學鼻祖戴爾•卡耐基,其課程主要分為“演講”與“交際”;成功學主要創(chuàng)立者拿破侖•希爾提出17條成功因素;“新一代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則創(chuàng)立了潛能成功學。無論是書籍還是培訓,中國的成功學理論大多在此基礎上演繹創(chuàng)新,而在市場作用下,“成功學”卻在發(fā)生三大“異化”:
速成化:“三個月賺到一百萬”“三十五歲以前退休”“21天改變命運”,這樣的口號和承諾充斥圖書和培訓市場,使成功學彌漫著急功近利的氣息。不僅如此,一名姓武的圖書編輯向記者透露,很多成功學書籍的編寫就是種“速成”,有些僅用十幾天就能編完,這樣隨意粘貼演繹、東拼西湊的書自然內容空洞、易誤人子弟。
技巧化:在勵志類圖書中,成功秘訣往往會被簡化為幾大定律與規(guī)則;而在培訓課程中,“知音”“雞湯”或“講壇”式語言+生動的名人案例+熱烈的互動+突破極限訓練,往往成為一套固定模式,將一些顛撲不破的道理包裝為具有沖擊力和感染力的終極真理,以使人堅信自己已掌握成功的技巧和秘訣。
名利化:“你想要輕松的倍增業(yè)績嗎?你想快速增加收入嗎?你想要在未來多賺100萬、甚至1000萬實現(xiàn)財務自由嗎?”原本無形無標準的“成功”在這些極具煽動力的廣告里被具體化為一個個數(shù)字或目標,被簡化為對名利的追求。
正因如此,李開復也在微博中否定了庸俗的成功學:“有些作者自己除了寫書沒做過實業(yè),他們寫的成功學紙上談兵,無可借鑒;做過實業(yè)的人的書,他們如果教你復制他們的成功,那也不可取,因為每個人應該走自己的路,何況成功通常不可復制;建議讀名人自傳,但是別抱著復制心態(tài),學習值得學習并學得會的。”
泛濫的“成功學”,能否帶來成功?
《女人不狠,地位不穩(wěn)》《成功男人的26個字母》《誰偷了你的成功》《成功是折騰出來的》,北京市西單圖書大廈內,這類圖書整整齊齊擺在“成功學”架下,至少堆滿了兩排書架。一位30多歲的男士隨意抽出一本,讀了起來。
“我有時會看這類書,主要是調整思路和心態(tài)方面的,一個人的心態(tài)最關鍵,至于怎么成功,每個人走的路都不一樣。”這名讀者說,態(tài)度略帶冷靜,但書架上的書名卻透著更多激情與不容置疑:《我能讓你富》《你的成功可以設計》《成功可以復制》《其實你有更好的選擇》,不一而足。
挑動渴望成功神經(jīng)的不僅是這些書名,百度上關于成功學的搜索結果有700余萬條,相關視頻也有5萬多個,知名成功學大師每小時的演講費達上萬美元,卻依然大受追捧。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在全國31個?。ㄗ灾螀^(qū)、直轄市)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81.3%的人讀過成功學書籍,86.5%的人了解過成功人士的奮斗經(jīng)歷。
“成功是一個個小小目標的達成,一次次小小進步的積累。一個人要有偉大的成就,必須天天有小成就,因為大成就是小成就不斷積累的結果。”“潛意識是你大腦中沉睡的巨人,他的力量比意識大3萬倍以上。如果要激發(fā)潛能,就要徹底改變我們的潛意識。”
觀察很多書籍和培訓內容,其中道理其實并非難解的秘密,而在激情演講和熱烈掌聲中,對成功的渴望卻易升華為奮發(fā)向上的情緒和致富成名的信心,至于是否會因此改變行動力乃至人生軌跡,則因人而異。
一名曾參與此類培訓的魏姓女士說:“培訓中會有些突破心理障礙和提升人及關系的內容,在這些方面我確實有變化。”而一位王先生則稱,“設立目標、時間管理、積極行動,這些規(guī)律性的道理很正確,但很多時候很難實現(xiàn),還不如踏踏實實去觀察、學習身邊優(yōu)秀的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