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的小事比天大”
上午9點30分,打完吊針后,茍玉峰拔掉針頭,走出龍源村衛(wèi)生室。
趕到交通勸導站,茍玉峰戴上執(zhí)勤的紅袖籠。
“要過年了,又是冰凍天氣,這兩天摩托車特別多,千萬出不得事情。”一邊走,他一邊默念。
“摩托車,停下停下,這兩天又是霧又是雪的,車子啷個不帶防滑鏈?趕快裝好!”
“你的帽子呢?請把安全帽帶好!”
“開慢點,不要超速!”
…………
粒米未進的茍玉峰站了兩個多小時,身體一陣陣發(fā)抖,喉嚨一扯一扯地痛。
“你歇一會兒吧!”其他工作人員拉拉茍玉峰。
茍玉峰擺擺手:“可出不得事,群眾的小事比天大!”
“群眾的小事比天大”——茍玉峰當村干部30多年,這句話早就不僅僅是一句口頭禪,而是深深刻在他腦子里的信念。
1998年12月的一天,村民茍應云在路上拉住茍玉峰。
“我……我準備結婚了。”
“好啊!恭喜你喲!”
“但……”話沒出口,茍應云紅著臉走了。
后來一打聽,茍玉峰曉得了茍應云臉紅的原因——他家無糧無肉無柴,想辦幾桌酒席都不得行。
茍玉峰二話沒說,殺了家里的大肥豬,還拿出自家的口糧給他。見茍應云家沒柴燒,茍玉峰又把自家的黃連棚拆了,送給他當柴火。
茍玉峰對全村老老少少的牽掛和照顧,妻子馬茲梅已經習慣了。
1995年,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茍玉峰被評為優(yōu)秀黨支部書記,縣里獎勵他一臺彩電,他徑直把電視機抱到群眾活動室。
2009年,為發(fā)展烤煙,縣里要求修建新式烤房。一些歲數(shù)較大的煙農拒不接受。茍玉峰東拼西湊墊資4000多元,終于讓新式烤房如期落戶龍源村。
茍玉峰跑前跑后,龍源村的村民漸漸走上了致富路,可茍玉峰家的林地卻一直因為缺乏勞力而撂荒,家里就靠院壩里的幾分黃連地和妻子種植烤煙過活。
但在茍玉峰看來,這樣的生活一樣有滋有味,因為他珍視的是自己在群眾心中的位置。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